中新網10月23日電 當前,社會保障體制的建設已成為中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和任務之一。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在本周的《北京日報理論周刊》上撰文指出,在建立中國特色的社會保障體系過程中,仍然還存在類似“高福利一定會帶來福利病”等若干認識誤區,有必要統一認識。
高福利一定會帶來福利病嗎
將高福利看成病態,并不分對象地評論福利病,是不準確的。文章說,在很多福利國家不僅沒有出現病態,反而都是健康的、有序的、和諧的、文明的。中國的社會保障達不到這樣的高度是一回事,但否認福利社會則又是一回事。還有,在抨擊所謂福利病時,也必須區分對象。對一個國家或者地區也是如此,在中國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中,福利病至少在三十年內均是一個偽靶子,但它確實會誤導人們甚至影響政治決策。
高福利會損害一國競爭力嗎
不少人認為,高福利會影響經濟增長和國家的競爭力。這種觀點看起來似乎是正確的,但從世界范圍來看,這種觀點至少是不科學的。文章指出,北歐國家不僅是高福利,也是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國家。通過對世界范圍內許多國家的發展實踐的考察,經濟發展的好壞只能取決于經濟政策及其實施過程的好壞。社會保障的發展并不是經濟發展不良的替罪羊。中國近十年來的經濟發展態勢,恰恰證明了社會保障制度對經濟發展及推進經濟改革的巨大功效。
“不能養懶漢”的理由,就能否定發展社會保障嗎
“社會保障與社會福利不能養懶漢”無疑是正確的,但這絕對不能成為不發展社會保障和不增進國民福利的理由。文章指出,在社會保障領域指,寧愿養一個懶漢或者少數懶漢,也不應該讓多數人因缺乏社會保障而陷入生存恐懼之中。對于懶漢現象,只能通過完善制度并強化管理與監督機制,但千萬不能以此為由來否定社會保障制度的作用。
經濟落后,社會保障就可以不足嗎
千萬不能以所謂的經濟落后來對社會保障嚴重不足視而不見。文章說,強調經濟因素對社會保障制度的影響是正確的。因為經濟基礎決定著社會保障水平,但從世界范圍考察,在落后國家或者經濟不發達的國家,經濟因素的影響雖然偏大,但依然不是唯一影響因素,對于發達國家或者經濟已經發展到一定高度時,經濟因素的影響力必然下降,因為社會追求公平正義和人民福利需求增長都是不可逆轉的。因此,在中國發展已經站到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的背景下,多考察一下影響社會保障制度的社會因素、政治因素等非經濟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千萬不能以所謂的經濟落后來對社會保障嚴重不足視而不見,更不能以五年前、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的眼光,來看待今日中國之經濟發展與經濟實力。
文章最后指出,中國社會保障改革的任務并未完成,一套體系完整、制度健全、水平適度并有序發展的社會保障制度,將是中國經濟、社會協調、和諧、持續發展的必要且重要的條件,也是滿足全體人民共享國家改革發展成果的基本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