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凌晨,傳來中國籍聯合國軍事觀察員杜照宇在黎巴嫩遇難的噩耗。國防大學副教育長崔長琦少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向聯合國派出的軍事觀察員都是解放軍中的佼佼者,他們政治過硬、外語口語水平高、駕車技術好、軍事和心理素質良好、身體健康。軍銜一般都在少校和中校之間。
任務伴隨著危險
崔長琦告訴記者,聯合國軍事觀察員是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的一部分。軍事觀察員來自聯合國各成員國。他們除佩戴標有各自國家名稱和國旗標志的臂章外,一律戴天藍色的貝雷帽,因為天藍色是和平的象征。維和部隊和軍事觀察員也因此被稱為“藍盔部隊”。聯合國首次向沖突地區派遣軍事觀察員是在1948年6月,當時它向中東地區的“停戰監督組織”派遣了軍事觀察員,這一任務至今沒有結束。按照《2004年國防白皮書》的數字,中國自1990年首次向聯合國維和行動派遣軍事觀察員以來,已先后向13項聯合國維和行動派出維和軍事人員3362人次,包括軍事觀察員785人次。目前,中國有845名維和軍事人員在聯合國8個任務區執行維和任務,其中就包括66名軍事觀察員。
軍事觀察員的主要任務就是:在聯合國的授權下,根據沖突各方與聯合國達成的停火協議,監督檢查沖突各方對停火協議的遵守情況,觀察有無違反停火協議的行為,如不經聯合國的同意調動集結部隊,緊急或大規模訓練部隊,增加武器裝備數量等,均屬違反停火的行為。
由于在執行任務時不能攜帶武器,因此軍事觀察員隨時會面臨一定危險。
任職要過幾道關
崔長琦說,要成為聯合國軍事觀察員要過幾道關。第一必須是現役軍人。軍銜一般在少校和中校之間。軍銜太高不便執行任務,太低又太年輕,一般不容易達到外語、軍事素質等基本條件,不過也有個別少數的軍事觀察員軍銜為上尉。第二則要經過國防部外事局組織的統一考試,內容分三方面:軍事素質、外語(主要為英語)、駕車技術等。合格后還要按照聯合國的要求參加短期培訓。由于外語尤其是口語要求特別高,因此,報名和被錄取的軍人大多來自部隊系統中的機關和院校,來自野戰部隊的較少。據崔長琦介紹,國防大學每年都會有幾名同志報名參加聯合國軍事觀察員的考試和培訓。
據中國駐黎巴嫩使館政務參贊王書平介紹,除了杜照宇,中國在聯合國駐黎巴嫩維和部隊中還有180多名官兵和2名軍事觀察員,分別在不同地點執勤,那2名觀察員目前都安然無恙。崔長琦表示,聯合國軍事觀察員一般都混合編組,來自幾個不同國家的軍事觀察員被安排在一組,共同執行任務。
崔長琦說,中國籍聯合國軍事觀察員的任期一般在1年到2年。由于工作環境較為危險,而且執行任務時不可以攜帶武器,觀察員的人身安全不時會受到威脅。目前,中國籍軍事觀察員在空襲中身亡的,杜照宇很可能是首例。之前,也有中國籍觀察員殉職,有的是在駐地國家執行任務期間染上當地疾病如瘧疾等病逝的,有的則是在巡邏過程中被地雷炸死的。對在聯合國維和行動期間以身殉職的所有軍事人員、民事警察或文職人員,聯合國均授予哈馬舍爾德勛章。達格·哈馬舍爾德是聯合國第二任秘書長,1961年9月18日在飛赴剛果進行和平調解時因飛機失事而不幸遇難。1997年7月22日,聯合國通過1121號決議,決定設立達格·哈馬舍爾德勛章。(摘自解放日報;作者:孫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