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前,一個12歲加拿大男孩和他的同學建立了一個兒童慈善基金會。如今,這個慈善機構吸引了全球45個國家的100多萬名青少年參與。近日,魁克·柯伯格從正在做義工的非洲來到廣州——
核心提示
1995年,年僅12歲的男孩魁克·柯伯格和他的同學建立了一個名為“解放兒童”(FREE THE CHILDREN)的基金會,提出“孩子幫助孩子”的口號。如今,這個機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由青少年管理和領導的慈善機構,吸引了全球45個國家100多萬名青少年參與,并在拉美、非洲、亞洲的35個發展中國家建立了450所學校;其中,中國15所。
前幾天還在非洲肯尼亞做義工的柯伯格,轉了4次機才抵達廣州。他這次來,是為建一所領導才能培訓中心、兩所學校進行實地考察。我們見了他兩次,都是一身干凈的襯衫、休閑褲,普通的北美男孩的樣子。沒有人會想到,這個23歲的大學畢業生已經獲得羅斯福自由勛章、加拿大總督功勛獎、世界青年獎;擔任聯合國兒童大使;被評為“明日全球領袖人之一”;三度被提名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
握手時發現,他的手結實有力甚至有些粗糙。這只手與德蘭修女握過,與伊麗莎白二世握過,與肯尼亞總統握過,更與千千萬萬在貧窮和饑餓中掙扎的孩子握過。中國孩子好奇地從他手臂上拔過金色的汗毛,非洲嬰兒曾在他懷里安然入睡……
巴基斯坦童工剛下演講臺就被暗殺,令我極度震驚
記者:12歲就提出“孩子幫助孩子”的口號,并成立“解放兒童”基金會,聽起來很不可思議。當初的你是如何邁出這第一步的?
柯伯格:那時候我最愛看漫畫。有一天,我拿著報紙翻來覆去地找漫畫版,突然看到一張圖片:一個巴基斯坦的童工拿著一份報紙,站在臺上演講。原來,巴基斯坦有很多七八歲的孩子被家里逼著去做童工,這個孩子在到處呼吁“抵制童工”。但當他演講完、騎單車回家的時候,被人槍殺了,年僅12歲。我覺得極度震驚。
我想,我12歲,他也12歲,為什么我們兩個人的際遇如此不同?我把那份報紙和查到的資料拿到班上讀給同學們聽,大家都覺得應該為那些童工做點事情。一開始,我們說先建個學校吧,大家就開始籌款。每個孩子都在家里翻箱倒柜地找,把不用的東西拿到社區的舊貨賣場去賣,一共賣了630元加幣。這就是我籌到的第一筆錢。我用這筆錢建立了FREE THE CHILDREN(解放兒童,簡稱FTC)基金會,有十幾個孩子參加。
記者:630元的基金離建一個學校還很遠。
柯伯格:我們在學校和附近的社區演講,讓大人們了解世界各地有許多小孩因貧窮而淪為童工,并寫信給各個報紙、加拿大總理甚至美國總統。幾個月后,一個工會聯盟邀請我去演講,那時我的頭才剛剛露出講臺。面對臺下的2000個大人,我提到那個12歲巴基斯坦童工,說明我們為什么要去幫助他們。然后,許多企業、工會、社區領導都走上臺,表示要給我們捐款。那一次我籌到了15萬元加幣。
記者:看起來似乎是個偶然事件。
柯伯格:這個事件有它的偶然性,但其實并不偶然。每個人一生中都會接收很多訊息,重要的不是這些訊息,而是接收訊息的人。我的父母都是教師,我們家看報紙的習慣很特別,是把報紙攤開放在桌子上,大家一起閱讀、一起討論。除了讀新聞,我們還很關注世界上哪個地區需要幫助。對于那些沿街乞討的人,父母告訴我們兩兄弟,不能僅僅給他們錢,還要和他們進行交流,問問他們的名字、年齡,從哪里來,有什么遭遇。小時候,很多同學放學后或放假時都要去學才藝,我父母卻讓我們去做義工,幫助別人。
記者:然后你用了兩個月時間去東南亞考察,親身了解童工的遭遇,當時母親怎么會放行?
柯伯格:沒那么順利。她說,一個12歲的孩子在北美還不允許獨自坐地鐵,怎么可能孤身一人去亞洲考察?我沒有放棄,一直在請求她同意。后來媽媽對我說,首先你要自己籌到一半旅費,另外你要證明這次旅行絕對安全。我的生日還有幾個月,但我對大家說,先把生日禮物給我吧,先給我錢。我又到處去幫人鏟雪,籌到3000元加幣。后來我還找到了一個25歲的亞洲青年跟我同行,他非常熱衷于公益活動,跟我媽媽也認識。兩個要求都達到了,媽媽只好讓我走,這一走就是7個星期。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