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26日電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遼寧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張志坤說,葫蘆島百萬日本僑民大遣返意味著戰爭與和平的轉換。它為八年抗日戰爭畫上了句號,也意味著和平的開始。
1946年5月7日到1948年9月20日,100多萬名日本僑民經葫蘆島被遣返回國,史稱“葫蘆島百萬日僑大遣返”。因為眾多原因,這一歷史被塵封多年。幾年前,國家有關部門提出對這一課題進行研究時,一些歷史學者居然對此一無所知。
報道稱,張志坤和他的同事關亞新,于2004年1月承接了關于“葫蘆島百萬日僑大遣返”的調研課題。“在單一港口遣返如此眾多的敵國僑民,這在中外戰爭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張志坤分析說,東北地區之所以有這么多日僑,主要是日本移民政策造成的。上個世紀初,日本軍國主義打著“開發”、“開拓”旗號,大規模向中國東北實施政治移民、工業移民、商業移民和農業移民。實際上,開發就是掠奪,開拓即為強占。以農業移民為例,至1945年日本投降前,日本通過“滿洲國”政府和滿洲拓植會社,采取各種手段在中國東北掠奪土地2000多萬公頃,占東北可耕地面積的60%。日本開拓團把中國農民趕出世代居住的家園,迫使他們成為無業游民,或者淪為日本開拓民的傭工。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當時,滯留在海外的日本人有660余萬。僅中國戰區就有日僑200余萬人,日俘194萬人(含被押往前蘇聯的47萬余人)。
東北地區的日僑與中國其他地區有所不同。張志坤說,一是僑居時間早,二是僑民數量多。截至1944年9月,日本在中國東北的僑民總數達166萬多人。三是分布范圍廣。四是處境困難。長春日僑會在1945年9月2日發給東京的電報中說:“眼看冬季將臨,約80萬僑民擁擠在南滿一帶,無食物,無住處,無錢,陷入困境。”
“與關內相比,東北日僑的遣返特點是地域更加廣闊,時間更加緊迫,任務更加繁重,組織更加復雜。”張志坤說,盡管抗戰勝利后,國共兩黨為控制東北爭奪激烈,軍事摩擦不斷,但是在遣返日僑這件事上,雙方都能以大局為重。
中國人的大度是日本人沒有想到的。在日本人撰寫的《滿洲國史》中也承認:“戰爭后期,中國人對滿洲國,進而對日本人的反感情緒不斷增長……但是,并沒有因此發生由于戰爭結束,而對日本人進行民族報復的事情,倒是各地的中國人同情日本人的悲慘處境,救濟危難,庇護以安全,或者主動給以生活上的幫助的事例層出不窮!
“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期間,中華民族蒙受了空前的災難。我們說中華民族是個偉大的民族,不僅僅在于她不屈不撓地與強敵抗爭并最終戰而勝之,而且體現在能夠以德報怨,用大海般的胸懷去寬容昔日的敵人。葫蘆島百萬日僑大遣返這一歷史事件,正是透射著這樣一種民族的偉大精神!睆堉纠ふf,“今天我們回顧這段歷史,是要告訴世人,中國人愛好和平,是非分明,能把廣大日本人民同少數軍國主義分子區分開來,把日本人民當作朋友看待;仡欉@段歷史,更是要以史為鑒,記取歷史教訓,避免歷史悲劇的重演!(原春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