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23日電 盡管遭遇了不大不小的阻力,深圳還是在全國重點城市中率先推出了貫徹中央樓市調控的地方細則。22日,不少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的深圳房地產業內人士表示,深圳細則的嚴格程度值得稱道。
相關閱讀:房產調控深圳細則首出臺 “90平米”為項目控制
高檔項目多者受影響較大
房地產業內人士認為,該細則與國六條細則高度一致,基本粉碎了市場期望地方細則會有所松動的期望。不過,其中對各項目要求套型建筑面積90平米以下占70%以上的規定沒有考慮深圳實際住房消費特點,有不盡合理的成分。該細則的出臺使得深圳的房地產上市公司的短期風險加大。
“深圳出臺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出乎我們的意料。”平安證券房地產行業研究員姜培正向表示,深市細則大多依照“國15條”進行細化,內容大多不在意料之外,最令人吃驚的是 “90平米70%”的政策,深圳規定是針對項目。聯合證券研究員魚晉華和第一創業證券研究員蘇明晅表示,這項規定基本上沒有考慮深圳當地實際住房消費特點。
這項規定將對高檔項目儲備較多的深圳開發商負面影響較大。“開發商將被迫承受調整戶型結構所帶來的成本上升,以及戶型與地價不符的痛苦。”魚晉華說。
開發商或借改規劃曲線囤地
不少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深圳樓市觀望氣氛濃厚,已經顯現了“冰封”的跡象。與此同時,由于規劃的修改需要時間,不少開發商可能會借此來曲線囤地,突破“兩年內必須開發”的限制。
深圳細則強調,兩年不開發就收回土地,但不少深圳房地產業內人士擔心,一旦被囤積的土地到了快收回的時間,一些開發商會向有關部門借口戶型問題報批“頗具技巧的規劃更改”。當有關部門不予批準后,就可以理所當然地拿回來慢慢修改,如此往復,即可獲得運作的空間。
另外,由于規定的執行在理解上都需要時間和多方的默契,政府部門可能需要請示、匯報以避免執行風險,而發展商則要觀望政策和市場,項目批準的速度上就大受拖延。“從土地拍賣到前期準備,通常需要一年多時間。而開工、辦證到最后正式銷售也要一年多的時間。這將影響半年后到一年半內的供應量。”深圳知名地產人士半求表示。
業內人士表示,最為關鍵的問題是,在強大的行政力量下,深圳樓市的市場參與各方都已經進入觀望階段。上周,深圳日均成交100套住宅的量已經創下了6年來的新低。“這不得不讓人非常擔憂。”一位分析師表示。
“市場不怕降價、也不怕漲價,最怕的是成交量萎縮,深圳樓市被調控速凍已無可置疑。”半求表示,“如果在4個月內,這種成交量萎縮的局面得不到緩解,那么僵持的局面將向較為長期的冰封期發展。這樣,實力弱小的開發商將不可避免被淘汰掉一大批,行業將趨于集中。 (柯鵬 黃金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