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20日電 經過2003年以來的土地市場治理整頓,尤其是國務院下發了《關于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之后,各地政府依法行政的意識有所提高,土地市場秩序有所好轉,土地違法現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國土資源部執法監察局局長張新寶指出,當前違法用地形勢仍很嚴峻,出現了一些值得關注的新問題、新苗頭。
張新寶向《瞭望》周刊記者介紹,新《土地管理法》實施以來的7年中,即1999年至2005年,全國共發現土地違法行為100多萬件,涉及土地面積500多萬畝。這其中,地方政府尤其是市、縣級政府主導下的土地違法問題突出,幾乎所有性質嚴重的土地違法行為都與地方政府有關。但從目前情況看,地方政府公開直接違法的情況已不多見,更多的是,地方政府尤其是市、縣政府為招商引資、出政績,背后支持、默許土地違法的現象。
在違法手段上則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
一是“以租代征”,以此規避農地轉用審批、規避依法進行征地補償安置、規避依法繳納國有土地有償使用費。張新寶指出,這一現象有愈演愈烈之勢,已不是點上而是面上的普遍問題。這在執法檢查時屢有發現。如,2005年對某直轄市的一個區的檢查結果顯示,違法用地宗數占新增建設用地宗數的79.3%,面積占70.3%,其中91.3%是耕地。究其來源,這些耕地都是從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那里租來的,不但沒有辦理農用地轉用手續,而且其中相當部分用地還違反了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西部某城市的一個工業小區占地2000多畝,全部是租用農村集體土地。
二是搞假招拍掛、假投資。在掛牌出讓中按照事先指定的開發商,“量身定做”競爭條件,取代公開、平等競爭,有的企業以投資入股名義先控股,規避增值稅、契稅,再轉手倒賣,從中漁利。
三是在地方政府主導下,一些地方存在打政策擦邊球、違規建高爾夫球場、建高檔別墅的現象,還有通過修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采用拆分手段,化整為零批地。有的省份把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的審批權下放給地市,調整基本農田成了一件十分隨意的事情,占用基本農田必須報國務院審批成了一句空話。有的地方打著建設新農村的旗號,圈占良田。有的地方則以改革試點為幌子,如農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試點,突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及城市(村莊和集鎮)規劃,不經過合法程序占用耕地。
四是一些在土地市場治理整頓過程中查處的違法現象又出現反彈,如違規設開發區(一些地方叫“造城招商”),建別墅、高爾夫球場等,從調查情況看,在治理整頓中,一些地方為了躲過風口浪尖,玩數字游戲,搞假摘牌、假撤并,治理整頓的風頭過去,就蠢蠢欲動、故伎重演。一些地方在治理整頓中名義上已摘牌的園區如今仍然在建,甚至還在擴區。
五是土地違法出現“梯度西進”的態勢。張新寶分析說,所謂梯度西進,就是指較大規模的違法用地隨著產業向中西部轉移而轉移,西部盲目照搬東部不成功的做法,如以地招商、“引鳳筑巢”、成片開發、“造城運動”等。他說,一些地方政府在無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的情況下,盲目簽訂協議,擅自承諾向開發商提供大量土地進行成片開發,有的一個協議就提供四五十平方公里的土地,其結果必然是土地資源的浪費和粗放利用。2005年執法檢查的數據也印證了這一趨勢:東部一些城市違法用地在10%左右,而中部一些城市達到百分之六七十。(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