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上午,北京人民大會堂。當一輛火星車般的輪椅駛上臺來,原本有些躁動的會場上頓時鴉雀無聲。緊接著,學生們像突然醒過神來了似的,一下子涌向前臺。
史蒂芬·霍金!這位只能通過眨眼和眼光的移動與外界交流的物理學大師,這位靠語音合成器一分鐘說五六個單詞的重度殘疾患者,憑一本薄薄的《時間簡史》征服了全世界3000萬讀者。
這一刻,他就在我們面前。
“他把上帝從宇宙事務中徹底摒除了出去”
“宇宙有一個開端嗎?那在開端之前發生了什么?宇宙沒有開端嗎?它怎么能沒有開端呢?”從動畫模擬神話傳說開始,霍金的演講《宇宙的起源》圍繞著這個無數人問過無數次的問題展開。自打有人類以來,他給出了迄今為止也許是最接近真相的答案。
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在英國牛津。這一天剛好是伽利略逝世300周年。在梵蒂岡舉行的一次宇宙論會議上,教皇保羅二世告訴會議代表,在宇宙起始之后,研究它是可以的,但不應該探究起始的本身,因為這事關上帝。“我暗自慶幸,他不知道我剛在會議上發表了一篇論文,提出宇宙如何起始。”霍金聽起來顯得有些得意,“我可不想像伽利略那樣被送到宗教裁判所。”
霍金沒有被送到宗教裁判所,但他的研究足以讓他在科學史上與伽利略比肩。
“霍金是引力物理領域繼愛因斯坦后最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在霍金指導下獲得劍橋大學博士學位的浙江工業大學教授吳忠超告訴我們,黑洞理論使量子論和熱力學在“霍金輻射”中得到完美統一,而他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無邊界設想的量子宇宙論,解決了困擾科學界幾百年的“第一推動”問題。
霍金的偉大在于他意識到,可以像人類認識地球的邊緣一樣來認識時間。“地球的最南端在哪里?在南極點。那么南極點的更南邊又在哪里?這個問題沒有意義,因為‘南極之南’什么也沒有。”
認識到這個問題實際上是一件極有意義的事。“這樣,他就把上帝從宇宙事務中徹底摒除了出去。”
“人們追隨霍金,這是他學術思想魅力導致的結果”
童年的霍金,便是人們公認的與眾不同的小精靈。大概9歲時,他就斷定自己能成為一名科學家。
天妒英才。進劍橋攻讀天體物理學碩士的第二年,剛剛21歲的霍金被診斷患了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癥,這種不治之癥的結果除了癱瘓,就是死亡。
“我佩服霍金,他是我的好朋友,是了不起的物理學家。”數學家丘成桐說,“他坐著輪椅還想爬山、爬長城。只要能夠做到,他都要去做。他總希望自己能跟普通人一樣盡量去做。”
被霍金感動的不只是丘成桐。盡管面臨期末考試,北京四中物理興趣組的范同學還是選擇了去人民大會堂,一睹心目中偶像的風采。“雖然今天的演講全是英文,雖然我還無法完全聽懂他所講的內容,但我能感受到精神上他對我的激勵。”
“人們追隨霍金,固然有他身體缺陷所帶來的‘殘缺美’,但我更相信,這是他學術思想魅力導致的結果。”中科院物理所碩士生黃映洲認為。
“霍金最吸引您的特質是什么?”我們問吳忠超。“對科學真理的不懈追求。”吳忠超的回答沒有半點遲疑。
“崇敬霍金總比追捧明星要強得多”
這次應邀出席在北京舉行的2006年國際弦理論大會,已是霍金第三次訪華。
1985年,他曾到中國科技大學和北京師范大學訪問。這一年,他表達思想的唯一工具是一臺電腦語音合成器,為了合成一個小時的錄音演講需要準備10天。如今,他靠眼皮上的紅外線感應裝置輸入字詞,一分鐘大概能找五六個單詞。
1980年,霍金成為了吳忠超在劍橋大學的博士生導師。后者將他幾乎所有的著作都翻譯成中文,中國人開始了解霍金,了解時間的歷史。在霍金眼里,中國是一個遙遠的國度,他對中國充滿了好奇。2002年,第一次訪華的17年之后造訪杭州、北京,讓霍金對中國有了更多的感性認識。
在中國,霍金擁有很多崇拜者。那么“霍金熱”是對科學的熱情還是公眾的盲從呢?中國科技館朱幼文研究員認為主要是科學的熱情。跟吳忠超一樣,朱幼文認為霍金來華的最主要影響是鼓勵年輕人投身科學,“我們對科學的崇尚還不夠,在我看來,崇敬霍金總比追捧明星要強得多。”
(來源:人民日報;作者:楊健 胡佳虹 高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