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六月十七日電 題:父親節京城遇冷:老爸不及情人和愚人?
中新社記者 吳慶才
明天就是“父親節”了,但在北京,有超過半數的居民不知道“父親節”的存在。雖然同為舶來“洋節”,但與熱熱鬧鬧的圣誕節、情人節乃至愚人節相比,“父親節”成了“羞答答的玫瑰靜悄悄地開”。
京城權威調查機構零點在對北京、上海、廣州等六大城市的千余名居民進行入戶調查后發現,超過半數(五成三)的居民不知道父親節的存在;逾兩成的子女表示“父親節沒有什么好過的,這一天會象平常日子一樣過”。
而同樣是這群受訪者,知道情人節的人占七成六,知道圣誕節的人更是高達八成以上,即便是愚人節也有六成以上的人知曉。對這些節日國人可謂如數家珍——情人節送玫瑰、巧克力,愚人節則搞一些愚弄他人順帶愚弄自己的噱頭。圣誕節最為隆重,小青年們“跟著洋人造反”徹夜狂歡。
今年的“父親節”又恰逢世界杯,京城滿大街都是足球的味道,男人女人都在為足球而狂,加之商家無形中的冷落,讓這個“父親節”很受傷。與五月份的母親節相比,“父親節”也顯得冷清了許多。
在國人的眼中,母愛是仁慈的、溫馨的、細膩的;而父愛則是理智的、嚴厲的、不愿表露的執著的愛。母愛如同陽光,每天都能沐浴到她的溫暖,而父愛如同一杯濃烈的甘醇,辣味過后才感受到他的芬芳。父親做的最多的是對兒女無私的奉獻,但從來不奢望得到兒女的任何回報,只要一句理解可心的話語,就能使父親感動一生,死而無憾。
而久之,子女也把父愛當作理所當然的事,加之內斂的民族性格,子女們往往也羞于用直接的方式表達對父親的濃濃愛意。這與有愛就要大膽說出口的西方人明顯不同。
但這不等于中國的父親不過節。在中國,父母的生日絕對是個隆重盛大的節日,而佐證之一便是《紅樓夢》中賈母祝壽,大擺宴席的描寫。零點對上述群體的調查顯示,有七成居民知道父親的生日。
西方社會中由于深受基督教感恩理念的影響和推動,人們便專門設立父親節表達子女對父親養育之恩的感激之情。而中國的子女給父親過節往往是祝壽多于感恩,他們用祝賀父親長命百歲的樸素方式表達對父親的愛。
東方人處理愛的內斂方式,有時會導致溝通的問題,而一旦產生了隔閡,心靈的壁壘日益加厚,溝通就更不容易,甚至成了艱難的問題。張藝謀的《千里走單騎》說的是由日本和中國的兩對父子的關于親情溝通的問題,一個是因為心靈隔閡而咫尺天涯,一個是因為從未謀面而如同陌路。但都是隔閡中的“父親”承擔起了尋找溝通的深切訴求。
這部片子向我們傳達了這樣的信號:愛不應全部埋藏于冰冷倔強的面具之后。因此,應該提倡過過洋人的“父親節”,讓彼此摘下面具,露出溫柔的一面,大膽地說出深藏心中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