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之間歷經百余年的領土爭端,堅冰已經打破
今年是中俄“國家年”。日前,《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踏上了中俄邊境的報道之旅。
透明清晰的邊界線
中俄山水相連,兩國之間擁有長達4300多公里的邊境線,邊界問題曾是困擾兩國的痼疾。
眾所周知,沙俄曾作為侵略中國的帝國主義之一,通過多次戰(zhàn)爭強占了中國東北、西北的大片領土。
蘇聯時期,蘇軍越過“條約線”,占據有利地勢,把邊界向“條約線”中方一側強行推進。這樣,中蘇之間就存在著兩條“邊界線”,一條是“條約線”,另一條則是超越不平等條約的“蘇方實際控制線”。
此后,蘇方不僅長期堅稱19世紀的條約是合理的,而且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還掀起一股大肆篡改歷史的運動。
但再厚的冰也有消融的時候。
1986年7月28日,戈爾巴喬夫在海參崴的講話中,一改蘇聯當局以往立場,承認兩國存在邊界問題,表態(tài)愿意按照國際公法,合理解決邊界問題,建設一條和平邊界。同年9月2日,我國領導人鄧小平做出了積極的回應。此后,中蘇(俄)邊界談判走上正軌,組建了中俄聯合勘界委員會。
1991年的《中蘇國界東段協定》和隨之而來的8年勘界,中俄兩國間就只剩下黑瞎子島和內蒙古額爾古納河阿巴蓋圖洲渚的歸屬問題沒有解決。此后,到2004年10月14日簽訂《中俄國界東段補充協定》,中俄已經完成勘分兩國東西兩段98%國界。2005年夏天,中俄兩國政府、立法機構對剩余部分的勘分,也相繼完成了全部立法程序,兩國外長互換了相關的法律文書。至此,兩國之間結束了領土爭議。
從1992年俄羅斯總統葉利欽訪問中國,兩國政府簽署關于《相互削減邊境地區(qū)武裝力量和加強軍事信任措施的諒解備忘錄》,到1996年4月,中國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簽署《關于在邊境地區(qū)加強軍事領域信任的協定》,以及中、俄、哈、吉、塔五國元首多次會晤,以中國為一方和以俄、哈、吉、塔為另一方的世界上最漫長的陸地邊界線,正在成為緊密連結占全世界人口1/4的五國人民友誼的紐帶,亞太地區(qū)首次出現了一個廣闊的和平、信任和軍事透明邊界地區(qū)。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