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六月十五日電(記者閆曉虹) 盡管目前,“中國制造”已成為紡織行業第一塊世界公認的品牌,但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才是中國紡織業的最終目標。在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過程中,紡織業還將面臨三大挑戰。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中國服裝協會會長杜鈺洲日前在中國服裝協會四屆三次理事會暨全國服裝行業工作會議上上表示,今年是“十一五”開局年,期間我們提出轉變增長方式,而增長方式的轉變主要體現在“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推動名牌發展戰略”上,具體到“十一五”的實質內容就是要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他認為,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中,中國將面臨三大挑戰。 首先,是服裝業正面臨著新型技術對傳統技術的改造,即先進生產力的挑戰。以數字化為代表的新型加工技術,不僅改變了產品的面貌,也改變了流通的面貌,同時也因其快速反應而改變了企業對消費者的適應能力。
其次,是國際產業結構的調整。新的國際產業結構,是以現代科學技術對傳統產業技術的更新換代,以及經濟全球化形勢下的生產方式為特點的。
第三,還面臨著新型的貿易壁壘。配額取消了,貿易壁壘還沒有結束,還在以“特別保障措施”等新形式出現,同時還面臨著取消補貼、市場地位等對服裝出口有一定威脅性的措施。
他強調,在“十一五”期間,中國紡織講“科技貢獻率”和“品牌貢獻率”,兩個貢獻率概括起來就是“創新的貢獻率”。品牌沒有創新會老化,一定要不斷地創新。這就要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增長方式,其核心就是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提升,本質就是依靠創新來實現高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