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8日電 銀行卡跨行查詢收費于6月1日正式實施,今天出版的光明日報刊載文章針對此提出了質疑,認為在外資銀行大軍壓境的形式下,中國銀行業的收費行為或許會因為3毛錢而失去人心。
文章稱,2004年以來,中國銀行以“國際慣例”為由,開始了一連串的收費,時下又擴展到連跨行檢查一下卡上的余額也要收費。而對此行為,中國銀聯5月份就在其網站上發表聲明表示,“銀行卡ATM跨行查詢交易與取現、消費等其他基本交易一樣,也是一種金融服務,需要占用系統和網絡資源,因此對于銀行卡ATM跨行查詢交易收取一定的費用,是符合市場經濟有償服務原則的。”
文章指出,銀行自認為是“符合市場經濟”的收費卻遭到社會各界的強烈質疑。百姓認為,銀行單方面宣布收費,是無視消費者權益的霸王條款。6月2日,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惠州市環保局副局長黃細花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寄出一份緊急建議,建議國家價格主管部門暫時叫停銀行卡ATM跨行查詢收費。
細心的人們還找出證據,證明“跨行查詢收費”并非“國際慣例”。據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江帆對中英銀行的比較,ATM跨行查詢余額:中國收費,英國免費。儲蓄卡年費:中國不少銀行開始收取,英國免費。信用卡年費:中國不少銀行收取,英國普通信用卡免費。小額賬戶費用:中國不少銀行開始征收,英國銀行不收費。
西方銀行十分重視強化與現有顧客的關系,使顧客不僅能夠得到服務本身,而且能夠獲得社會情感方面的滿足。因此,它們不與儲戶斤斤計較蠅頭小利。相比之下,中國商業銀行收取“跨行查詢費”算是哪種思路呢?
文章指出,正當社會各界紛紛批評“跨行查詢收費”時,中國相關銀行一面以國際慣例等理由簡慢地回應批評,一邊固執地繼續維持收費。而這時,外資銀行也正在不斷擴大其在中國內地的機構、地域、業務范圍以及經營規模。外資銀行在中國金融領域所占市場份額盡管還不高,但其業務發展非常迅速,近年來其資產、存款和貸款的增長速度均在30%以上。
文章稱,外資銀行如此緊鑼密鼓地進軍中國金融市場,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根據中國加入WTO有關協議,在2006年12月之前,中國將向外國全面開放銀行業。屆時,外資銀行將與中資銀行展開各種類型的競爭——將被允許在內地任何城市經營人民幣業務,為中國居民存款、貸款、理財,成為中國百姓享受銀行服務的又一新選擇。
拋開收取“跨行查詢費”是否霸王條款、是否合法合理不論,在外資銀行大軍壓境的形勢下,中國銀行該不該為“三毛錢”而失去人心?(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