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7日電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央行上海總部公布的2005年上海市金融運行報告指出,滬上房產持續低迷將影響2006年全年貸款總量的投放和銀行利潤的增長,甚至引起社會糾紛。
嚴峻的形勢之下,各家銀行開始了激烈的房貸市場爭奪戰,而與此同時,房產信貸違規事件、個貸壞賬率也隨著競爭的加劇節節攀升。一方面是已經積聚了風險的房產信貸市場,一方面是巨額的信貸差。在兩者的壓迫下,銀行很著急,央行很上火。
房貸市場未出現調整態勢
央行上海總部指出,如果房地產交易量繼續較長時期保持在較低水平,將進一步加劇房地產企業資金的緊張程度,不但會影響商業銀行房地產企業貸款的質量,還會影響商業銀行個人住房貸款的發放,從而影響全年貸款總量的投放和銀行利潤的增長。
“金融方面有很多麻煩的問題,首先是銀行如何面對大量的存貸差。去年商業銀行存款差達到創紀錄的9萬億元。”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會長聶梅生在5日舉行的上海國際地產大會上介紹。
2006年的房地產信貸市場并沒有出現調整態勢——各家銀行的放貸指標以及對上海房地產市場的期待并沒有隨著調控政策的出臺而降低。于是,價格戰在所難免。
據某貸款中介介紹,為了爭取客戶,各家銀行都在價格上做文章,而給出條件最優惠的是中國銀行。“因為中行6月1日到香港上市,為了使財務報表更好看,中國銀行前段時間的放貸壓力比其他銀行要大很多,所以他們的房貸‘價格’也就最低,審貸最不嚴格”,“幾乎不論第幾套房子,都可以在中行拿到七成的貸款。中行給我們貸款中介公司的返點是最多的,可以到千分之八。如果替他們完成一年放貸1.5億至2億的指標,可以再得到千分之二的返點,也就是多放多返,最高的返點有百分之一。上海銀行開的條件也不錯,如果有上海銀行的信用卡,第一套房子可以貸八成。興業銀行也差不多,不論第幾套都可以貸七成。”貸款中介說。目前上海二手房市場上,市場份額最大的是中國銀行,其次是上海銀行。除了貸款成數不斷上調,各家銀行還不斷推出房貸新產品。
監管部門加強風險監控
在銀行房貸政策推動、自住性需求增加等因素影響下,上海樓市有回暖跡象。今年4月份,上海市中資商業銀行個人住房貸款減少22.51億元,而前3個月月均減少額為29.6億元。
一位有數十年房產投資經驗,在上海先后投資過數十套房產的投資者介紹,今年4、5月份的房價比春節時候上漲了5%到10%。“我覺得這種情況是因為上海的住房需求從調控以來已經積蓄了8、9個月,所以出現短期的回暖,不會持續下去。上海樓市的問題不是有沒有住房的消費需求,而是有沒有消費能力。”這位投資者說。
而各家銀行拼搶房貸市場的舉動,又給這個已經過熱的市場增加了幾分風險。日前,浦發銀行32筆房貸抵押登記不實,涉及貸款總額1.26億元的消息見諸報端。上海銀監局適時發文,要求在滬各商業銀行謹慎理性推出個人房貸新產品,不得放寬和變相放寬對借款人的審核標準,規范有序地開展房地產信貸業務的創新和競爭。
“我們的好日子只維持了兩個多月,本月中央政策出臺,各家銀行持觀望態度——房貸政策有細微調整,但沒有原則性變動。但房產交易量變小了,我們的日子又開始緊了。”貸款中介如是說。他分析,日子難過是因為中行上市后,突擊放貸的情況將不復存在,以前只要是購買最近五年的房產,可以得到中行八成的貸款,但現在要遵守“90平米、70%”的原則了,而且審貸更加嚴格。近日銀監會的文件更是肯定今后銀行房貸的重點是貸款管理而不是增加新業務。“今天銀行給我送來了他們對中小企業貸款的新產品,看來以后我要往企業貸款這個方向發展。”貸款中介說。
自2005年7月以來至今年4月,上海市個人住房貸款連續10個月遞減。央行上海總部在《2006年4月上海市貨幣信貸運行情況》中指出,考慮到目前房地產市場走向仍不確定,供求雙方對影響市場變化的各種因素仍十分敏感,且提高貸款利率對個人購房計劃的影響程度有待觀察等情況,個人住房貸款真正走出跌勢還有待時日。(高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