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國成立之后的第57個兒童節。當城市里的孩子們歡度節日的時候,是否知道城市的邊緣地帶還有一群樸實自立的孩子?同是祖國的花朵,他們對于“六一”有著什么樣夢想?
筆者于“六一”前夕來到北京一家打工子弟學校,走訪了一些學生,并傾聽了他們對于“六一”的心愿。從孩子們簡單而又樸實的描述中,我們知道孩子們對于節日的心愿是多么的單純,可就是這么簡單的心愿卻并不一定能實現,卻讓人百感交集,他們需要更多的關注與呵護。
“我一直有個愿望,能在‘六一’節的時候,收到一套精美的美術用具,這個愿望始終沒有變”
5月25日,北京,小雨。
距“六一”國際兒童節還有6天。
位于北京市大興區的“蒲公英”打工子弟中學是北京市第一所、也是目前僅有的一所專門為農民工子女創辦的中學。
梁欣(化名)所在的初二4班現有學生24人,今年,他們將度過人生中最后一個“六一”兒童節。
14歲的梁欣幾年前跟隨搞建筑的父親從遼寧海城到了北京。離開老家那天,梁欣偷偷跑到姥姥家與媽媽道別。“我和媽媽待了一整天,也沒開口告訴她第二天和爸爸來北京的事,因為我怕她給我錢,她的生活也不富裕。”14歲的梁欣比同齡孩子更加懂事。“到北京后,我給媽媽打電話,說我到北京了,媽媽在電話里埋怨我,說早知道給我些錢,你看,我猜得沒錯吧!”梁欣因為順利地給媽媽省下了錢,有些驕傲地笑了。
“和爸爸在北京,沒有在老家開心。爸爸在工地上特別忙,連和我一起吃飯的時間都沒有,上次舅舅過來,說好一家人去吃飯,結果剛吃一會,爸爸就被電話叫走了。”
梁欣的班主任張勇說,梁欣和其他同學相比,更能為他人著想。心情不好的時候,她會到畫室獨自畫畫,可惜的是,梁欣的父親沒有留意到孩子這方面的天賦。“我經常找梁欣談心,她也和我說過,最希望爸爸在‘六一’兒童節送她一套彩色畫筆,但她卻不敢和父親說。這些打工子弟不像城里的孩子,被家長們視為掌上明珠,他們的父母都要為生計辛苦,哪里顧得上孩子?但是,越是漂泊的生活,孩子們幼小的心靈越是需要關心。”張勇說。
梁欣在自己的作文中寫道,“每次過‘六一’兒童節都是平淡無奇,因為爸爸、媽媽離異,我每年過兒童節都是一個人。別的小孩都有父母陪著玩,只有我孤零零的。每到‘六一’那天,我就畫畫。記得幾年前的兒童節,我好不容易鼓起勇氣,向爸爸要一套美術用具,可爸爸卻把我罵了一頓,說‘要那些沒用的東西干什么?’我沒有哭,因為我知道他會這么說,我非常平靜地接受了。”
“媽媽,又一個‘六一’兒童節到了,我再也不會讓您帶我去玩了。我是個大孩子了,我懂事,我會陪您一起分擔”
“我們來自五湖四海,為了共同的學習目標走到一起,隨著父母工作的變動,我們曾經漂泊、轉學,如小小的蒲公英飛向東、飄向西……”
“我今年14歲,過了很多‘六一’兒童節,最難忘的是去年的‘六一’。那時候,家里做小買賣,媽媽每天都要忙到凌晨一兩點鐘。去年‘六一’,看著別的小朋友都有父母陪伴,我也顧不得媽媽有多勞累,讓她帶我去玩。到了游樂園,我蹦蹦跳跳地跑著,只顧自己開心,沒注意媽媽憔悴的面容。‘這有人暈倒了!’一位大媽喊著。
我突然發現媽媽不見了,便向人群跑去,看見媽媽躺在地上。在好心人的幫助下,媽媽被送到了醫院。”
“醫生說,媽媽是因為血糖過低暈倒的。媽媽,對不起,都是我不好,您那么辛苦賺錢讓我上學,我卻不懂事讓你帶我去玩……媽媽終于醒了,看見我又紅又腫的眼睛,心疼地流下了眼淚。媽媽說,我們來自外地,所以才要更加努力。只要我好好學習,才會出人頭地。媽媽帶著我從浙江到北京打工已經3年了,為了養家糊口,她一定受了很多委屈。媽媽說,‘我們現在的生活雖然沒有城市人那么好,但夢想的實現要靠我們自己的努力和奮斗。’學校老師也教導我們,要學會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因為自知者明,自強者勝。我們要為使自己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公民努力學習,規范自己的行為,讓我們肩負起自己的責任,讓我們用每天的言行鋪就健康成長的道路。用勤奮搏取成功,讓自信、自強、自立戰勝一切困難,為將來承擔我們的家庭責任、社會責任做好準備。”
“媽媽,又一個‘六一’兒童節到了,我再也不會讓您帶我去玩了。我是個大孩子了,我懂事,我會和您一起分擔。”
———摘自蒲公英中學初二(4)班潘雪(化名)的作文
“讓他們有快樂的童年,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據有關數字顯示,至2005年底,北京有打工子弟學校400余所,其中49所打工子弟學校已被審批為正式民辦學校,北京市外來流動兒童少年已增長至38.3萬人。
與北京其他打工子弟相比,在蒲公英中學上學的孩子能得到相對好的教育,這里寬敞的教室、標準化的物理、化學實驗室是其他打工子弟學校望塵莫及的。那些至今沒有名分,不能給學生辦學生證、畢業證的打工子弟學校,在教師溫飽都是問題的情況下,誰還能想到給孩子們過一個“奢侈”的六一兒童節?
蒲公英中學的心理輔導員孟繁榮介紹:“打工子弟的可塑性很強,但他們需要好的引導方向。你教育他好,他就好;你教育他壞,他就壞。這些孩子在心理上、為人處事上比城市的孩子更單純,但潛意識里,卻更自卑。他們總認為自己處于一種漂泊狀態,是邊緣群體,小小年紀就隨著父母四海為家,心靈上或多或少存在不穩定因素。很多事大人承受得了,而孩子不能。這種從小落下的心理陰影,會影響他們一生。我建議全社會共同關注他們。”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教授周孝正指出,貧富差距是導致打工子弟心理自卑過大的主要原因。讓他們有快樂的童年,這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據工人日報;于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