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16日電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對于大學生而言,“該學什么”,似乎本不應成其為一個問題。但記者走訪吉林幾所高校發現,遭遇學習迷茫的大學生為數眾多,“不知道該學什么”,竟成為不少高校學生的普遍困惑。
找工作時簡歷太薄 看專業書花精力太多?
長春某師范院校文學院學生吳海燕很勤奮,她每天早5:50就起床準備學習,3年來,除專業課與英語外,她還嘗試學習過韓語、德語,計算機系列的p h o to sh o p 、flash 等,但每門都未能堅持一個月便放棄。“我不知道自己是應該隨大流,為了找工作而去取得計算機二級證或其他各類等級證書呢?還是學習一些我個人非常感興趣、但從短期看對現實沒有幫助的東西?”這讓吳海燕整天處于一種不安焦躁的狀態,經常是在書架前瀏覽了幾遍,抬起的手又放了下來。
吳海燕的一位大四師兄,前一段時期曾有很明確的學習目標——考研。可近來,考研落榜、急于找工作的他,再一次困惑了。他的簡歷用一手漂亮的鋼筆字寫成,只有薄薄幾頁,沒有一張專業課之外的等級考試證書。“我愿意用3年的學習生活,來換一份沉甸甸的簡歷”,他后悔看專業書所花精力太多,“早知道我就不這么學了,該多考幾個證書”。
考一堆證書運用好人情世故比學好專業課重要?
吉林藝術學院設計專業的一位學生,大二開始就在一家廣告公司打工,他把大量時間用于社會實踐。“在學校學什么?最后拿個學歷就行了。如今找工作,用人單位都要求有從業經驗,與其埋頭在校啃枯燥的書本,不如到社會大熔爐里歷練兩年,看看人情世故,積累點兒人脈資源。”
“我們到底要學什么,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東北師大新聞系學生魏晉認為,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學習迷茫,是一種社會性的生存狀態,學生處于遠離社會的象牙塔中,卻感受著就業的巨大壓力,但用人單位和學校的溝通非常少,學生們又如何知道學什么是最好的選擇?“當大學生思考學什么的時間,超過思考怎么學時,社會和學校同樣需要反思。”魏晉說。
高年級就業焦慮讓低年級學生感受學習迷茫
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迷茫,在起因上,與高年級學生有明顯不同。如果說,大三、大四學生往往因“專業還是就業”而矛盾,精神處于一種浮躁狀態;大一、大二學生則多因缺乏學習動力而迷失方向,他們尚處于一片懵懂之中。
“學習?我現在沒怎么學習,學什么啊?”國際關系學院大一學生曉芳聽到記者的問題笑了:“我們現在就知道玩,偶爾上上自習,看看號稱‘很重要’的英語。大家多數時間是談吃穿,偶爾談談學習。”“在大學該學什么?也許時間未到,到時候就知道了。”
“被人牽著鼻子學習”與大學生獨生子女居多有關
“現在學生大都不知道該學什么,老師不開書目,學生就不知該看什么書。”東北師范大學文學院副院長周奇文教授感慨。該院副教授黃凡中認為,“被人牽著鼻子學習”現象與當代大學生中獨生子女居多有關,“做什么都習慣去等,很少主動想自己應該做點什么。因此他們聽完老師講的內容后,就不知道自己該學什么,缺乏主動性。”。
“缺乏很好的專業課學習能力,是當前很多大學生的一個共同問題”。東北師大教授何明強調,很多大學生都在單純為找工作而功利地學習,但社會變化非常快,今天學的,后天就可能被淘汰掉,所以大學生在校時不能只打短平快,還要扎扎實實學好專業課及選修課,全面提升自己的理論功底與綜合素質,為將來步入社會并取得成功夯實基礎。(彭冰、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