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臺北五月十一日電(記者 張量 董會峰)第二屆“海峽兩岸信息產業技術標準論壇”十一日下午在此間閉幕,隨后,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名譽理事長蔣耀平舉行了記者會。
蔣耀平認為,此次論壇的成果務實而積極,雙方都感到十分滿意。相信在此次論壇的基礎上,對兩岸在標準制定上達成共識必將有所推動。
蔣耀平指出,兩岸信息產業互補性明顯,且都是經濟支柱產業。大陸有廣闊的經濟發展余地、巨大的市場潛力,較強的研發實力,特別是在標準制定方面,近年來也加大力度,在國際標準制定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些都體現了大陸信息產業方面的優勢。而臺灣在生產管理方面,特別是生產的國際化運作、市場的國際化營銷開拓,還有技術創新方面有著自身的優勢。兩岸的優勢既有共同之處,也有互補性。
蔣耀平說,此次論壇的六個專題里,兩岸各具優勢,吸引了臺灣業界方方面面的人士都來參加,甚至出現一座(位)難求的情況,這都證明了促進兩岸技術標準制定的交流與合作是兩岸業界的共同愿望,體現了互利共贏。
他說,連戰先生上個月在兩岸經貿論壇上致詞時引用了兩岸電腦產值的一段數據,說明兩岸業界合作一加一大于二。可見,合作,兩岸就能共贏,而如果能在標準方面合作,意義將更大,一加一不止大于二,甚至會大于十一。
由于本次論壇的議題專業性很強,蔣耀平還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來解釋說,在經濟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同時,生產的規格、標準也是全球化的。誰定標準,誰就掌握了知識產權。按照國際上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使用這個標準,就要支付給標準制定者專利費。雖然我們生產硬體的產值很高,但是成本也很高,很大一部分成本就是要支付專利費,而且生產越多,支付的費用越多。但是如果專利是我們的,顯然將能帶來非常大的效益。
蔣耀平說,產業有了效益,經濟就會發展,兩岸老百姓也就能享受到信息產業發展帶來的實惠。而且我們選擇制定的標準都是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方面,像移動通訊的3G標準、音頻視頻的AVS標準,以及平板顯示、綠色能源等等都將改善人民的生活質量。因此,從這個層面講,應當更能體現標準制定的意義。不光是推動信息產業的發展,更重要的是造福人民。
他說,現在,大陸在建設小康社會,家庭要和諧、生活質量要提高,臺灣也在為美好生活積極努力。所以信息產業如能制定好標準,對社會帶來的效益就會更大。為此,我們將通過兩岸信息產業技術標準論壇這個平臺,加大力度,不斷擴大領域,使兩岸的信息產業在做大的基礎上做強,提高兩岸信息產業核心競爭力,共創中國人自己的品牌,造福兩岸人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