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10日電 據臺灣東森新聞報道,“慢性疲勞癥候群”是一種令人痛苦、沮喪的疾病,患者會出現極度的疲憊,也無法因休息而獲得改善。個人的身體功能在發病之后明顯降低,而一些生理或心理活動常會使癥狀更加地惡化。
截至目前,慢性疲勞癥候群的真正原因還不清楚,基本上,被診斷為“慢性疲勞癥候群”的患者必須合乎下列兩項標準:1、重度的疲勞持續超過6個月以上,并已經排除其它可能的疾病;2、下列8種癥狀中,至少出現4種以上:包括注意力或短期記憶力明顯變差、喉嚨痛、淋巴節疼痛、肌肉酸痛、多處關節疼痛但無紅腫、頭痛、愈睡愈累、運動后的疲倦超過24小時。
除上述8大重點癥狀外,常出現的各式癥狀,還包括腹痛、腹脹、胸痛、慢性咳嗽、腹瀉、頭暈、眼睛或口腔干燥、耳痛、自覺心率不整、下顎痛、惡心、盜汗、晨僵、呼吸急促、皮膚麻木或感覺異常,以及如焦慮、憂郁、坐立難安、恐慌等的情緒障礙。
慢性疲勞癥候群目前在治療上主要以減輕癥狀嚴重度為目標,如果希望在短期內能完全重拾以往的健康狀態,則是不切實際的想法。臨床上發現,若患者期待能迅速康復,結果卻發現事與愿違時,常導致病癥加劇,徒增患者的挫折感,日后的病情也變得更難處理。
適度的運動有益身心健康,患有慢性疲勞者也不例外。此外,患者必須清楚應該做多少運動,并在何時停止,最好能規律地從事某類輕度的運動,例如每日快步走或騎腳踏車達30分鐘,切忌因運動過度而加重疲勞程度。
在藥物治療方面,醫生會評估患者不同的癥狀而開各種藥物,此類患者對藥物非常敏感,給藥時必須從低劑量開始再慢慢調整,常用藥物包括止痛藥、抗憂郁藥物、抗焦慮藥物、抗過敏藥物。(賴志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