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4日電 美國前國務卿鮑威爾日前在接受人民日報記者采訪時說,布什政府的對華政策是一貫的:美國政府了解海峽兩岸中國人的情感,一直堅定地奉行基于三個聯合公報基礎上的一個中國政策,同時也要履行《與臺灣關系法》中的責任。這一政策沒有任何改變,是有免疫力的。
至于陳水扁宣布“廢統”,鮑威爾說,不管美國政府當時的反應是溫和還是強硬,有一點是毫無疑問的,那就是美國無論如何都不會鼓勵“臺獨”,因為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是明確、堅定而一貫的,而“臺獨”行徑與美國的這一政策背道而馳,因此不可能得到美國的支持。
談到胡錦濤主席對美國的訪問,鮑威爾說,這無疑是一次很重要的訪問。兩個大國的元首經常會面并交流看法,本身就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人們不應期望每次峰會都要達成一個歷史性協議。美中領導人就兩國及全球經貿、政治、安全與反恐等至關重要的問題交換看法,推動合作,這難道還不重要嗎?鮑威爾說,在他任國務卿期間,經常會有人提出這樣的疑問:中國是敵對者,競爭者,還是合作伙伴?他就對他們說,不要將這個復雜的關系簡單化為一個詞語。這是世界上兩個非常重要的國家,雙方在很多領域里有著一致看法和廣泛合作;而在另一些領域里則存在著不同意見與觀點分歧,這很正常。因此,胡主席能與布什總統經常會面,坐下來增進了解,擴大共識,探討分歧,推動合作就非常必要了。
針對美國有些人將中國看成威脅,鮑威爾認為,中國的崛起對世界來說,基本上是個機會,而不是威脅。中國是個重要的國家,正在興起,軍事上也正在現代化。它在世界上,特別是在亞洲尋求更大的政治發言權,這未必就意味著是個威脅。一個國家強大了,自然就會增加其影響力,這是合情合理的。不過,如果中國能在軍事建設方面增加透明度,講明意圖,那將有助于減輕華盛頓和一些國家的關切,讓他們放心:中國的崛起是個機遇,而不是威脅;中國愿意進行和平競爭,而不是想進行軍事威懾。我認為,美國的評論家們更關注的問題是美中之間巨額的貿易逆差,要求必須做些什么來解決這個問題。此外,他們也認為,中國的貨幣應該進行浮動,有所升值。所以美國目前辯論主題是兩國的經貿問題,而不是戰爭與和平的問題。從我第一次訪華以來,以我與中國接觸35年的經驗來說,中國正在以經濟大國的身份走向國際舞臺,同時尋求與其相稱的政治影響。
不過鮑威爾承認,近來美中間發生了一系列貿易磨擦,兩國關系正承受著一些國內政治壓力。但總的來說,他認為兩國關系還是良好的,兩國正在雙方達成一致的領域里擴大合作;同時在有分歧的領域也能進行坦率的討論,因為兩國關系已經成熟到可以開誠布公地交換意見、討論分歧了。
對于美國向中國施壓,要求人民幣大幅升值,鮑威爾說,他不認為單單是人民幣升值就能解決兩國的貿易逆差問題。不過他說,美國方面認為,對此應該有所作為。他解釋說,任何同美國有著貿易關系的國家,都會與美國產生某方面的貿易磨擦,比如美國同鄰國加拿大就在木材貿易和瘋牛病問題上存在很大爭執,眼前的例子是微軟同歐盟的爭端,而波音與空客更一直在爭論不休。美國也一直在指責法國的農業補貼。所以,有貿易就會有爭端,要想不發生爭執,除非停止一切貿易。美中貿易的95%都在正常進行,爭端只占2%—3%罷了。我們兩國人民正在共享兩國貿易增加所帶來的好處與實惠。
鮑威爾說,貿易逆差在美國引發了憂慮,人們擔心中國成為一個新的競爭者,會奪走他們的飯碗。因此有些政客們就見機行事,提出某些制裁要求。但要看到,他們的要求并沒有成為法律,因為更多的議員認為,制裁與加稅等都不是解決貿易爭端的好辦法。唯一有效的辦法是讓我們兩國的商務部長、財政部長們坐下來磋商,找到解決途徑。因此中方不必對此做出過度反應,美國就是這樣的社會,對什么事都非要來一場大辯論不可。
回顧4年的國務卿生涯,鮑威爾最高興的是他幫助改善并穩定了美中關系。他說:“在布什總統的領導下,作為國務卿,我一直與中國的同事們保持著良好的溝通關系,致力于美中關系的改善。”( 李學江 唐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