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13日電 據南方周末報道,馮建民(化名) 已經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兩件大事:結婚和買房。他在廣州一家文化單位工作,在這個城市里已經待了6年。相對于順利的擇偶過程,他始于前年的購房經歷要復雜得多——前后看過64個樓盤,觀摩過至少180套以上的樣板房,至少和9家地產中介打過交道。他先在郊區購房,后又感覺交通不便,再回城里買房。
在他歷時兩年的購房過程中,廣州樓市正漂浮在一片“漲”聲之中。
馮建民是在2003年7月從學校畢業的。一到單位,他就分到一間帶有福利性質的宿舍——兩人合住一套103平方米的套間,每人月租金只是象征的數字240多元。
和學生時代8人一個房間的住宿條件相比,單位宿舍就等于一套豪宅。馮建民當時根本沒考慮買房這回事。他并不知道,那時的廣州樓市正處于一個長達7年低谷期的尾聲。
廣州最早的商品房可以追溯到1982年開工的東湖新村,隨后大規模的商品房住宅小區開始出現。到1992年,廣州房價上漲到一個頂峰,其中環市東淘金路一帶的住宅均價在6000元-8000元/平方米,最高的達到12000元/平方米。
韓世同當時還不是廣州房地產專家,他在廣州開發區管委會任正科級干部,“才400元一個月,所以普通市民根本無力買房子”。據他介紹,當時主要購房的是香港、澳門人以及歸僑等,還有少部分先富起來的人以及大量單位為職工團購房。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波及香港。被稱為“港澳騎兵”的香港、澳門炒家紛紛從廣州撤退,留下一片爛尾樓,樓價也跌去近一半。這次前車之鑒也使得廣州地產市場在隨后一波遍及全國的房地產熱潮中顯得更為理性。
廣州樓市價格的回歸讓市委書記林樹森頗為欣慰。1992年,林樹森從地方調任到省里工作,想在越秀區買房,圖都看了,結果發現標價高達12000元/平方米,因此作罷。“過了幾年有人告訴我,房價變成了6000元/平方米。聽到這個我很高興,因為這說明整個市區的發展格局拉開了,而且意味著改造老區環境的成本降低了。”
在城里看樓
馮建民從2004年2月開始,認真地看房子。他制定了一個結婚前的買房計劃——房子按揭前的房價為40萬-45萬,使用面積80平方米左右,二手樓齡不超過5年,在濱江路一帶,一定要有成熟的物業管理,清潔安靜。
他最先去看的是珠江帝景。那里樣板房柔和的燈光、舒適的家具,會所前威武的銅馬和武士,讓他很是興奮,但當他看到7000元/平方米的均價時,最初的興奮隨即消失了。
此時,廣州樓價正以連續兩年超過10%的速度增長。
合富輝煌房地產市場研究部首席市場分析師黎文江認為主要原因是需求在增長。在過去兩年,由于廣州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廣州市每年住宅需求比供應量都大200萬平方米以上。
由于供不應求,不少市民轉向空置房。據廣州市統計局公布的信息稱,至去年年底,廣州市商品房空置面積為563.23萬平方米同比下降5.5%。其中住宅空置254.4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9.9%,空置量是1998年以來最低的。
半年內,馮建民已先后看過帝景華苑、海天花園、江南新村、逸景翠園等22個樓盤,足跡遍布海珠區、天河區、番禺區等樓盤。他發現要在老八區找6000元/平方米以下的樓盤幾乎不可能。于是,他要買房的決定便擱置下來。
“因為老八區住宅土地供應量不足,房地產商將手中的有限存量土地紛紛開發中高檔樓盤,以期獲取更多的利潤。” 黎文江分析說。他曾任廣州市房地交易中心主任。
一陣陣的傳言也在為廣州樓市推波助瀾。去年就有傳言說,200億資金正轉向珠三角炒作樓市,在查無實證后,這陣傳言也就沒人理會了。
另一種傳言是廣州地產商們發布的。廣州市十大地產大亨在去年舉辦的峰會上,一致對外宣稱房價會上漲10%以上,并在會上拋出“地荒論”。
恒大集團董事長許家印在給本報發來的書面材料中提到,從2003到2004年,老八區住宅三年消耗土地面積為1173萬平方米,而2003至2005年新增住宅土地供應面積僅為91.5萬平方米,僅為消耗土地面積的7.8%。
但廣州市有關部門駁斥了“地荒論”,并認為房地產商有造勢、哄抬房價之嫌。廣州市政府還忠告市民要謹慎入市。
2005年2月,馮建民結婚,他在單位附近租了一套50平米的房子,月租1200元。“這樣的租金我能夠承受,而且搬家很方便。”馮建民話音未落,就發現房子靠近一家造船廠的車間,正對著正在施工的工地。
一次錯誤的選擇
馮建民開始考慮在郊區買房,他把目光投向番禺和花都兩個區。
這樣的購房者是政府和郊區房產開發商所樂見的。政府的規劃目標就是“拉開城市格局,抽疏老城區,拉開建設”。
廣州正通過實施“南拓、北優、東進、西聯”的城市總體戰略形成大都市框架。2000年6月花都和番禺撤市設區后,廣州已呈現“山、城、田、海”的城市局面,改變了過去沿著珠江水道形成的“L”形的局促布局。
此外,廣州還通過白云山西側的北部轉移帶和海珠區到市橋的南部轉移帶,來增加土地的有效供給,疏散老城區人口。據統計,在第四次人口普查和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0年間,廣州越秀、荔灣、東山等3個老城區人口減少了10萬。
馮建民最終選擇在花都落戶。在那里,他以2500元/平方米的價格買下一套160平方米的大套房,其中他哥哥付了這棟大宅的大部分首付和按揭。他的岳父母也住在附近。
今年元旦,馮建民終于搬進花都的大宅,享受著充足的陽光、新鮮的空氣和低密度的居住環境,但他開始不得不面對一個新的問題:交通。從花都的家到位于市區的工作單位距離是48公里,如果馮建民每天早上先花17元坐大巴到達市區,再花5元從三元里坐地鐵到單位,總共需要1個小時。
為了避免塞車,馮建民自己開車走高速公路,所需過路費為25元,汽油費為25元,這還不包括汽車折舊和保養的費用,時間是50分鐘。為了上班方便,馮建民花了14萬買了一輛成色不錯的二手車,這輛車的一部分還屬于他親戚。
經過3個月的奔波和勞累,馮建民再不能繼續承受每天開“長途車”和工作雙重壓力,他想回到市區里住。
此時,關于“地荒論”的爭辯還在持續。今年年初,廣州市市委書記林樹森公開表示,這幾年開發商有聯合哄抬房價的跡象。在廣州市兩會小組討論中,他發出更為嚴厲的警告:哄抬房價本身就是搶劫。
在許多城市,政府和開發商的立場較為一致,但在廣州,人們看到的更多是另一種景象。從1999年開始,廣州市政府決定不再讓開發商參與舊城改造。此后,大學城項目也拒絕開發商的參與開發。
“企業是以追求利潤作為自己最終目標。”華南理工大學建設經濟管理與房地產研究所所長王幼松說,“而政府則需要考慮多元目標,例如政治影響、社會和諧等因素。”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關于“地荒論”的爭論中,雙方只是觀察角度不同,“目前廣州樓價上升主要是指老八區的土地供應量不足。而政府部門認為不存在地荒是從全市土地量來說。” 光大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洪志說。
但政府與地產商的著眼點不同在于,政府為拉開城市格局,希望開發商開發郊區充足土地,而開發商為減少市場風險,更愿意開發市中心的項目。
回到城里
當馮建民今年再次去城里的樓盤看樓時,他被上升的房價弄得有點不知所措。一年前,他在中山大學后門看中一套58萬的二手房,現在再去看,同樣樓層、戶型,價格已經變為68萬。而他在華景新城看過的一套53萬、面積93平方米的房子,現在也凈漲了10萬。
為了應對廣州市房價持續上漲的勢頭,有關部門自去年6月份開始進行一系列調控措施。去年12月底,廣州市地方稅務局下發通知,規定自2006年起,個人轉讓住房增值部分需要據實征收20%的個人所得稅。而今年以來出臺的政策則包括:徹查違規提取公積金的行為;從7月1日起,廣州市公積金的繳納為每月5640元封頂。廣州市房管局還表示,將于今年6月推出基準房價信息系統,公布房地商的地段開發成本價。
廣州市國土房管局局長簡文豪最近針對土地供應表示,今年廣州會適當調整土地結構,以期能起到控制房價非正常波動的作用。同時為安置拆遷戶,政府正考慮建設“新社區”,地點離市區不會太遠。新推出“新社區”項目,針對拆遷的特定人群。
面對外界的一片聲討,原定今年1月召開的廣州房地產巨頭峰會最終銷聲匿跡,沒有如期召開。“以后我們要在政府支持或主辦下開展這樣的交流會,免得造成誤解。”光大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洪志說。
馮建民等不及政府調控抑制房價見效,也等不及2010年地鐵9號線貫通花都,他已經決定在市區買房,而花都的大宅轉給了他哥哥。
今年3月1日,馮建民到廣州大橋附近的匯美南苑簽下了一套樓齡5年的二手房:60平米,43.5萬。他選擇首付18萬,一筆需20年還清的25萬公積金貸款的解決方案,來完成這次購房之旅。(成功 盧先義 江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