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13日電 中國城市居民住房消費已經達到中高收入國家水平,但其中卻至少有70%的居民沒有購買新房的能力。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很快,人民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買不起房的人也在增多,因為人的收入增長速度遠遠趕不上房價的上漲步伐。以深圳為例,今年2月份,深圳房價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了16.8%。非普通住宅漲勢更是驚人。2006年1、2月份深圳非普通住宅上漲55.13%。哪個地方的居民收入能增長得如此之快?盡管如此,仍有關官員認為,房價上漲是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增加使然,這種觀點顯然忽略了居民上漲速度大大低于房價漲速的事實。
房價上漲是各方追逐巨額暴利的必須結果,這是最終導致許多居民買不起房的根本原因。長期以來,房地產的利潤率到底有多少,一直是個謎,這個謎隨著2005年福州市有關部門公布的商品房價格成本對照表而揭開:開發商的利潤率平均約50%,最低的約為20%,最高的超過90%。新華社“新華視點”專欄連續播發的《房價成本揭秘》調查也顯示,中國房地產開發行業的平均利潤率約50%。
中國房地產的暴利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資進入。在一個電視訪談節目中,一位美國的房地產大鱷直言不諱地說,中國地產開發30%-40%的利潤率對他們是最大的誘惑力,而在美國進行同類投資所能獲得的回報不足10%。
房地產界的重量級人物潘石屹,曾為房地產的暴利說辯解,他認為“現在房地產是有點利潤,但絕不是暴利行業,房地產的極限凈利潤率只有26.6%!边@反而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房地產業的暴利,因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曾經有規定,房地產開發商的暴利空間界定是8%。相比而言,還是房地產界的另一位重量級人物任志強更坦率一些。他說:“房產品牌就應該是具有暴利的!
就此,趙曉先生撰文指出:在北京,1000萬元/畝的地塊,應該在三環以內,25層的塔樓,建筑面積分攤的地價大約是1300元一平方米,加上1200元一平方米的建筑成本,如果利潤率為8%,那么面對消費者的終端銷售價不過3000元左右,而現實中的價格都是一萬多元以上。顯然,北京的房價中包含超額利潤。
另據曾經在中國建設銀行總行從事過近10年投資研究工作的李清明估算:2004年,北京全市實現商品房銷售額1249.1億元,按20%的利潤率計算,該產業一年的利潤高達249.8億元,不到兩天就要催生一個億萬富翁。房地產暴利在催生出一個又一個億萬富翁的同時,也導致越來越多的居民買不起房。依照目前的房地產價格的上漲幅度來看,不僅一般的勞動者買不起,連白領階層也買不起。
房地產暴利,導致中國房地產業畸形發展,也給越來越多的買不起房的居民帶來對于未來的擔憂,這成為抑制消費,制約中央拉動內需戰略的一大阻力。安居才能樂業的觀念,在國人的心目中早已根深蒂固。因而,住房問題是壓倒一切的大問題,“居者有其屋”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要解決住房問題,就必須擠壓房地產暴利,促使房地產價格的理性回歸。
擠壓房地產業的暴利,政府必須積極作為。但是,目前,由于各級地方政府本身就是房地產業暴利的受益者之一,他們這樣做的意愿并不高。不僅如此,有的地方政府與房地產開發商一道,成為房地產業暴利的維護者。這是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未能從根本上撼動高房價的根本原因。
中央的宏觀調控政策多為政策性或原則性規定,而具體措施則需要地方政府出臺。由于身陷利益鏈條,加上問責缺位,導致地方政府在宏觀調控過程中陽奉陰違,避實就虛、華而不實的措施出臺不少,利率、稅收等關鍵性調控手段卻避而不談,甚至拒絕執行中央有關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建設的政策。
因而,下次如果中央出臺宏觀調控政策,需要出臺具體細則,且與嚴厲的問責制度相配套,以迫使地方政府在擠壓房地產暴利方面積極作為,讓“居者有其屋”。(陳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