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6日電 北京市建委宣布,今年普通住房平均交易價格比去年有不同程度的上調。幾天前,國家發改委和統計局公布的數字表明,今年2月除上海房價略有下降之外,70個主要城市的房價仍呈上升趨勢。
今日出版的《中華工商時報》刊載評論文章指出,一段時間以來,圍繞著房價的變動趨勢,人們聽到了不同的說法。這其中,既有人肯定地說房價將繼續上漲,也有人明確表示房價不降不行,還有人在分析近期的或長期的房價走勢,從而得出房價穩中有升,或者近期保持穩定,長期略有下調等等的結論。所有這些說法,聽起來好像都有道理,想一想又不很明白,總之是莫衷一是,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在談論房價的時候,如果拋開那些土地級差、資源有限性、建安成本與銷售成本之類的專業性問題,我們可以直接關注三個基本問題:第一,假如房價持續上升,對誰有利?第二,假如房價保持穩定,甚至價格下調,誰將從中受益?第三,高層決策將如何處理房價問題?
關于第一個問題,答案基本明了。事實上,房地產開發商,一些地方政府以及與房地產業密切相關的某些部門、某些行業、某些群體,已經從房地產業的快速發展中獲益頗豐。也恰恰是他們,堅定地認為房價將繼續上升。
關于第二個問題,答案更明確。普通公眾是不希望房價過高的。盡管房價的制定從未開過什么聽證會,但誰也不能否認,住房與水、電、氣等等一樣,是必需的生活品。因而,老百姓對房價的預期是不該被忽視的。
關于高層決策者的態度,本來是很清楚的。人們還記得,一年之前,國務院曾專門開會分析研究房地產形勢,提出了加強對房地產市場引導和調控的8大措施。明確提出,要“高度重視穩定住房價格”,要將房價問題“提到政治高度”,“對住房價格上漲過快,控制不力”的,要“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與此前后,央行、建設部等七部委分別出臺相關政策,拉開了“房地產新政”的序幕。在經過初步調控之后,房價上漲過快的勢頭得到有效抑制。
然而,“房地產新政”推行還不到一年,有關房價仍將上漲的議論毫不示弱,房價仍在上漲,這意味著什么呢?
我們認為,房地產的市場化程度確實很高,包括消費和投資在內的供求關系不易簡單限制,更不能生硬地干預。但是,住房問題從來就不是普通的商品供求問題,住房問題解決的好壞與否,直接關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體現著社會的公平與正義。因此,我們認為高層決策者不能猶疑不決,必須把房地產新政進行下去,堅定不移地加強引導,加強宏觀調控。在采取信貸、稅收等調控手段的同時,各級政府應制定更積極的政策,鼓勵加大經濟適用房、廉租房等項目的建設,讓更多的老百姓尤其是低收入者得到實惠。
一方面保持房地產業健康持續地發展,一方面解決處理好人民群眾的住房需求,這將是“房地產新政”的政策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