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廈門四月三日電 題:溫情魯迅
中新社記者 陳悅
對于魯迅,長期留在人們心目中的,也許就是那個永遠橫眉怒目的戰士形象。“沒有在廈大期間的這一段經歷,我們很難體會到魯迅生命中最柔軟的那一個部分”,廈門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朱水涌教授如是說。在四月三日完成重修開館的廈門大學魯迅紀念館,以可觸摸的實物,向人們展示了魯迅的一份溫暖情懷。
魯迅是一九二六年到廈門大學任教的,期間許廣平赴廣州謀職,分居兩地,兩人的愛情凝聚成了一部美麗的《兩地書》。在此次重修完成的魯迅紀念館內,專門增加了“魯迅和許廣平”這一展館,魯迅之子周海嬰為展館捐贈了大量魯迅和許廣平生前使用的生活用品。
在展品中,可以看到許廣平為魯迅織的毛衣、織毛衣用的線團。為了學習毛衣技術,許廣平甚至專門購買了日文的相關書籍。為了能讓魯迅在冬天的夜里喝上熱茶,許廣平還專門為魯迅準備了一個茶壺套。尤其珍貴的是一個木制行李箱,它曾陪伴魯迅和許廣平十余年,其飽經歲月侵蝕的外表,讓人生出別樣的感動。
作為《兩地書》的誕生地,展品中自然少不了兩人通信的手稿,雖然只是復制品,但信上兩人相互的昵稱和關心的話語,與普通的戀人別無二致。“過去讀中學課本,總覺得魯迅好嚴肅,沒想到還有那么柔情的一面”,一位廈大女同學津津有味地讀著手稿,感慨地說。
雖然在廈大只有半年時間,魯迅和學生們也有著深厚的情誼。他在廈大期間創辦的“鼓浪文學社”綿延八十載,至今濤聲依舊。展館展示的《鼓浪》雜志第七期,改寫了過去文學史上該雜志只辦了六期的定論,而雜志上“恭送魯迅先生”的專號,更體現了魯迅和廈大學生深厚的師生情。七十年前,魯迅先生逝世后,廈大全體師生還奉上一幅滿懷悲痛的挽聯:“國步艱難,野草熱風,塞外方悲烽火;斯文又喪,彷徨吶喊,何人更作導師”,如今這幅挽聯的原件也高懸在紀念館中,被稱為“鎮館之寶”。
“長期以來,我們看到的魯迅都是帶著匕首的戰士形象,這不是我們魯迅親屬熟悉的魯迅”,魯迅之子周海嬰說,“在我們的回憶中,父親是很和藹,愛開玩笑的人,是有血有肉的魯迅”。在廈大魯迅紀念館走一遍,一定會感慨,“信哉斯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