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21日電 據中國公安部消息, 隨著中國經濟持續(xù)增長,物流業(yè)不斷蓬勃發(fā)展。近年來,在經濟較發(fā)達、交通便利、物流服務活躍的地區(qū),物流配載詐騙犯罪也呈明顯上升趨勢。
物流詐騙犯罪案件主要是犯罪分子以物流中介部門和運輸戶身份詐騙客戶財物,即一方是暗中存心詐騙的犯罪分子,一方是缺少警惕不明真相的正規(guī)生意人,使得此類詐騙案件的成功率極高。
據不完全統計,2004年至2005年僅江蘇、山東、內蒙三地公安機關經濟犯罪偵查部門就立此類案件200多起,涉案值3000余萬元。物流配載詐騙案件除給受騙方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外,還會其商業(yè)信譽贊成影響,同時還會影響到收貨、收款方正常的生產或經營,是影響物流業(yè)正常發(fā)展的一大“毒瘤”。
物流配載詐騙犯罪有如下特點:一是詐騙手法欺騙性強,使人防不勝防。犯罪分子往往以提供運輸勞務為名,欺騙物流中介部門與之簽訂業(yè)務合作合同,或者直接假冒物流中介部門與客戶商談貨物運輸業(yè)務,抓住貨運業(yè)主急于搭便車、圖便宜的心理,以較優(yōu)惠的中介費、運輸費為誘餌,誘騙客戶上當受騙,待拉上客戶的貨物或拿到代收貨款后,便迅速逃之夭夭。有的犯罪分子先是對價值較低的貨物提供正常的運輸或代收貨款服務,建立起“良好的商業(yè)信譽”, 以麻痹客戶的警覺心理,一旦遇到貨物價值高、代收貨款數額大的情況,即拉上貨物或者卷款逃匿。
二是犯罪手段極為隱蔽,案發(fā)后查證挽回損失的難度很大。犯罪分子通過偽造身份證、駕駛證、車牌及行車證,提供虛假的手機和固定電話號碼等手段,有的甚至購買非法拼裝車輛,在作案前臨時雇傭司機,讓司機出面從配貨站拉出貨物后,犯罪分子再借故將司機辭退,然后自行駕車逃匿。由于犯罪分子提供的人員、車輛、通訊工具等信息全部是虛假信息,致使案發(fā)后查證難度很大。
三是從作案人員來看多是異地人員流竄作案、結伙作案,從受害人員看多是異地客戶或駕駛員,從詐騙的貨物看主要是價值高、銷路好、易出手的貨物。如江蘇宜興破獲的一起案件中,19名邳州籍犯罪嫌疑人自2005年2月以來,分工明確,騙、銷一條龍作業(yè),偽造駕駛證、汽車行駛證及牌照,以配載運貨為幌子,在山東、天津、江蘇、上海、浙江、河北、山西等地詐騙作案17起,騙得電纜、彩鋼板、洗衣機、席夢思床墊、化工原料及各種鋼材、鋼管等物價值數百萬元。
消息指出,物流配載詐騙案件的特點決定了防范勝于打擊。從事物流配載相關工作的單位和人員應該提高警惕、嚴加防范。一是有關部門將加強物流配載運輸行業(yè)管理,對物流公司、貨運站等實行登記,對其從業(yè)人員實行登記備案制度,對其掛靠單位、車輛類型、人員組成及人員圖像信息等分別建立檔案,實行有效的管理和監(jiān)控,特別要提高其對承運方提供的證件、履行合同的審核能力,增強審查把關力度,為社會公眾提供配載運輸行業(yè)相關信息的查詢服務,以便于社會公眾及時甄別真假。
二是客戶要時刻警惕,找正規(guī)的配貨信息中介部門進行委托運輸業(yè)務,盡可能的簽定貨物意外損失保障條款,同時要查驗承運人員及車輛的有關信息,包括人員的長相特征是否與其身份證、駕駛證件上的照片相符,口音是否與證件地址區(qū)域的方言相符,車輛行駛證與車輛特征是否相符,承運優(yōu)惠價格是否合理,并及時向有關部門查詢核實。
三是要盡量做到人隨貨行,不能跟隨的要牢記對方的各種信息,此外還要盡可能掌握所托運貨物的銷售市場等,并在托運過程中與受貨方保持聯絡,發(fā)現異常及時報案,將掌握的信息準確地提供給公安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