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從本網直接下載使用, 如欲轉載請與原刊發媒體聯系。)
兩個多月前,10多年沒有見面的老同學從農村老家來,和我談起新農村建設,滄桑的臉上洋溢著興奮。他承認,許久沒有激動的感覺了,他從這次政府倡導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看到了許多商機。
他興奮地給我列舉了他撲捉到的掙錢的機會:隨著國家將大規模地對農村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他可組織一班人承攬工程,隨著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他可在農村設立連鎖超市,隨著農民文化水平的提高,他還有機會在農村建立圖書館等等。他說他要籌措一筆資金,馬上運作這些宏大的計劃。
日前,在農村老家見到這位老同學,沒想到他滿臉愁云。他說,現實沒有他想象的簡單,他不僅沒有籌集到錢,還被別人誤解為騙子、瘋子,許多農民說新農村建設是政府的事,他有些“別有用心”。一些基層政府官員說,還不知道新農村建設怎么整呢,你一個農民用不著操這份心。
滿腔熱情遇到了強大的現實冷漠,這位有知識的鄉村青年不得不打算繼續離開家鄉到城市里打工。
其實,老同學的不解,正是中國新農村建設所應該思考的激情與理性問題。
一是激情問題。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激情,新農村建設是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更需要調動民眾的激情。
應當說,新農村建設已經成為中國高層的共識,特別是中國國家領導人心系“三農”的一系列舉措,讓農民看到了希望。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激情已在部分精英群體中燃燒。但是,如今,新農村建設最大的困難是如何調動作為農村建設主體力量的農民的積極性問題,或者說怎樣燃起農民的創業激情。
農民是最講實惠的,他們見不到實實在的效果,是不會輕易相信人或事的。盡管這些年來,農民與基層政府的距離在拉大,但他們還是相信政府的,尤其是相信高層政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政府高層作出的決定,農民們相信這是真的,他們盼望著“新農村”能改變命運,但他們擔心基層政府官員能否把這個好事做好,能否把這個好經好好的念下去。
能否調動農民的積極性,關鍵是在基層政府。而如何在新農村建設中規范基層政府官員的行為,卻是大問題。
二是理性問題。缺乏理性的一哄而上的運動絕對不會有好結果。新農村建設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性。自20世紀以來,中國不缺少一些改良農村的志士仁人,如梁漱溟的“鄉村建設運動”;晏陽初的“農村建設”和“平民教育”試驗;李昌平的基層改革;但有的成效有限,有的含淚終止。
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著名“三農”問題學者徐勇總結歷次中國農村改良運動成效不明顯的原因后得出教訓說,畢竟當今中國已深刻地卷入到現代化的世界體系中,農民早已不是“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傳統農民,他們的需要和愿望正與城市迅速合拍。我們不可能在一個“村村通”的日益開放的世界里,要求農民“清心寡欲”,生活在一個自我封閉的世界里。
因此,理性要始終貫穿在整個新農村建設中,才不會使許多人異想天開。
激情寓于理性,該是中國新農村建設中應有的內涵。(摘自新加坡聯合早報;作者:肖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