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20日電 據《國際金融報》報道,“銀行方面傳來的消息是:3月份起辦理個人住房貸款的門檻會有所降低!睒I內人士表示。
過去一段時間,按照通常辦理個人住房貸款的標準,只有“優質客戶”(比如公務員)才有可能辦到八成按揭。最新的消息是:今后本地“普通”客戶也有望獲得這個成數,換言之,買房可以只交“兩成首付”。此外,過去外地客戶及在上海買過一套房子的客戶必須接受貸款成數“降一成”處理,往后也有望“酌情放寬”。
銀行個貸門檻放低
貸款門檻放低是由于商業銀行的競爭。為了成為開發商、中介公司的“合作銀行”或挖其他行的“墻角”,各行不得不紛紛開出較此前優惠的條件以吸引客戶和合作伙伴。業界認為,去年滬上銀行間達成的"七成上限"君子協定早已宣告終結.
事實上,關于上海樓市“個人住房貸款門檻降低”的說法已經流傳了一段時間,但是當事銀行或否認或沉默,形勢并不明朗。“考慮到種種因素,銀行方面寧愿多做少說、只做不說,不愿公開承認貸款尺度的變化!币晃汇y行業人士表示,“加上各商業銀行或松或緊、步驟并不一致,使得個貸市場撲朔迷離!
個貸放寬的消息不僅來自一手樓市,二手房市場也出現類似的動向。據來自中原地產和信義房產的消息稱:目前銀行房貸政策的松動主要表現在對房齡的限制和貸款成數的限制方面。
在政策面,一些專家已經提出了“放寬銀行信貸”的呼聲。國家信息中心戰略規劃處處長高輝清認為:房地產行業拉動內需效果顯著。為消化產能過剩,銀行信貸政策在調控的基礎上有可能適度放寬。而在業內人士看來,當前部分商業銀行放松個人貸款的原因之一,緣自宏觀調控以來開發商貸款“逆市上揚”。
銀行貸款“按下葫蘆浮起瓢”
在宏觀調控、銀根緊縮的壓力之下,開發貸款不降反增,這無疑造成了央行、商業銀行“被綁架”的尷尬局面。居高不下的開發貸款加大了銀行的壓力,而個人貸款被視作優質貸款;各銀行為了發展零售銀行業務,實現業務模式轉型,客觀上也要全力拓展個人房貸。
房地產貸款結構也在發生變化。值得注意的是,央行上海總部的統計數據顯示:金融機構房地產開發貸款同比多增,個人住房貸款少增較多,兩者也是一增一減,直接導致個人消費貸款在全部貸款中的占比回落。
“住房按揭減少意味著越來越多的房子沒人買,”社科院金融所博士尹中立認為:“而開發商的資金越來越緊,需要的融資越來越多,到一定程度就會形成很大的金融風險。”
過去房貸“三七開”的大頭是購房者,現在的大頭是開發商。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