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12日電 據中國財政部消息,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實施政府收支分類改革,完善預算管理制度,是2006年中國財政體制改革的重點。財政部副部長樓繼偉今天就實施政府收支分類改革的有關情況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改革的主要內容
答:新的政府收支分類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即收入分類、支出功能分類和支出經濟分類:
第一,對政府收入進行統一分類。收入分類總體上講,變化不是很大。具體的變化主要是三個方面:一是擴大了范圍,在原來一般預算收入、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債務預算收入的基礎上,將預算外收入和社會保險基金收入納入了政府收支分類范疇,并形成了統一編碼。二是體系上做了調整。新的收入分類按照科學標準和國際通行做法將政府收入劃分為稅收收入、社會保險基金收入、非稅收入、貸款轉貸回收本金收入、債務收入以及轉移收入等。三是科目層次更為細化。比如各部門的行政事業性收費,過去科目中沒有具體的收費項目,新的收入科目則作了反映。新的收入分類可以清晰地反映政府各項收入的具體來源。
第二,建立新的政府支出功能分類體系。這是這次科目改革的核心。過去我們的支出總體上是按經費性質分類的,把預算支出分為基建費、行政費、事業費等。它是抽象的,每個部門都用這些科目,看不出部門的職能是什么,究竟干了什么事。新的支出功能分類則從根本上作了改變,不再按經費性質設置科目,而是按政府的職能和活動設置科目,政府各項支出究竟做了什么事,就能直接從科目上看出來。按照這種思路,支出功能分類設置類、款、項三級。類級科目反映政府的某一項職能,款級科目反映為完成某項政府職能所進行的某一方面工作,項級科目反映某一方面工作的具體支出。比如教育是類級科目,普通教育是款級科目,普通教育下的小學教育就是項級科目。這樣政府的錢做了什么事,做每項事花了多少錢,在預算上就能清楚地反映出來,老百姓也就看得懂了。
第三,建立新型的支出經濟分類體系。支出經濟分類簡單的說就是對支出的具體經濟構成進行分類。比如前面講到的用于小學教育的支出,究竟是蓋了校舍還是發了工資,就要通過經濟分類來反映。如果說功能分類是反映政府支出“做了什么事”的問題,經濟分類則是反映“怎么去做”的問題。按照這個思路,支出經濟分類對原來的支出目級科目作了擴充和完善,按照簡便、實用的原則,設置類、款兩級。類級科目具體包括:工資福利、商品和服務支出、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轉移支付、基本建設支出、其他資本性支出等。款級科目是對類級科目的細化,如其他資本性支出進一步細分為房屋建筑物購建、專用設備購置、大型修繕、土地資源開發等。全面、明細的支出經濟分類為加強政府預算管理、部門財務管理以及政府統計分析提供了重要工具和手段。
在新的政府收支分類改革完全到位后,通過有效的信息系統,就可對任何一項財政收支進行“多維”定位。也就是可以看出每一筆資金的多個特征,比如這筆錢是哪個部門花的,做了什么事,是怎么去做的,都清清楚楚。這樣既有利于社會各界加強對政府預算收支的監督,也有利于我們加強財政預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