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9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刊發署名韋弦的評論文章說,進入上世紀90年代后期,北京與華盛頓都逐漸認識到“臺獨”勢力的危害性與危險性。新世紀開始后,中美兩國在臺灣問題上逐漸找到了利益契合點。事實上,北京和華盛頓近幾年都在致力于修砌一道針對“臺獨”的防火墻,這種局面沒有因為“終統”風波而發生改變。
文章說,陳水扁一手炮制的“終統”風波沖擊了兩岸關系,也沖擊著中美關系。現在雖然風波看似有驚無險地飄過,但真正的影響還要等到4月份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到美國訪問之后才能有定論。4月的胡布會,將給“終統”后的兩岸關系打上新的路標。
不只有臺灣問題
在陳水扁宣布“終統”之后,曾有論者認為,美國在“終統”問題上傾向于臺灣。但事實證明,這種觀點小看了中美關系的戰略意義。
首先,中美關系的內涵不斷充實,臺灣問題的相對重要性在降低。中美建交前,圍繞“斷交”、“撤軍”、“廢約”三個問題談了很多個回合,這三個問題的核心就是臺灣問題,即使不是中美關系的全部,也是重中之重。
但20多年后,中美關系出乎最初設計者的預料,發展成了真正的全方位關系。中美關系的內涵囊括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社會、國際合作等各個領域。臺灣問題固然存在,固然沒有解決,但已僅僅局限在政治和軍事領域。人們談論中美關系,不會只談臺灣問題了,談的更多的是經濟合作、貿易關系和地區事務,臺灣問題的分量降低了。
其次,中美關系的態勢從戰略需求到相互依存,在臺灣問題上中美從以斗為主轉向了以合作為主。1978年,中美兩國因為暫時的相互戰略需求而建立了外交關系。冷戰結束后,這種戰略需求瞬間消失,中美關系失去了重心。又經過了10多年,中美關系在摸索中找到了新的重心,那就是全球化時代的相互依存。這種相互依存極大地改變了中美關系的態勢,以斗為主變成了合作為主。
中美之間雖然還有斗爭,但強度降低了,沖擊力也小多了。在臺灣問題上更是如此,中美在臺灣問題上甚至出現了難得的默契局面。
中美共筑防火墻
毫無疑問,與前兩年布什親自出面警告陳水扁公投相比,這次美國對陳水扁的警告可謂不疼不癢,甚至有暗中默許之嫌。美國沒有任何一個夠得上級別的高官就此問題敲打過陳水扁,美國方面甚至還肯定了“終統”并沒有改變兩岸關系的現狀。
美國的這些行為是不是說明中美在臺灣問題上的默契沒有了呢?是不是說明中美之間在臺灣問題上的合作就此不再了?都不是。
文章認為,進入上世紀90年代后期,北京與華盛頓都逐漸認識到“臺獨”勢力的危害性與危險性。新世紀開始后,北京的政策重點逐漸轉向“反獨”,華盛頓的政策重點逐漸轉向“控獨”。中美兩國在臺灣問題上逐漸找到了利益契合點。事實上,北京和華盛頓近幾年都在致力于修砌一道針對“臺獨”的防火墻,這種局面沒有因為“終統”風波而發生改變。
固然,北京不可能指望依靠美國解決臺灣問題,但也須知,美國采取的所有行為都是以其自身的國家利益為依歸的。美國固然早就深切體味到“臺獨”的危險性,但采取的防火措施卻可能是多樣的。既可以由總統出面敲打,也可以由國務院發言人出面表態。
文章分析稱,這次美國對臺北反彈不大不出兩個原因:要么美國真的覺得“終統”沒什么大不了的,要么美國想借此向中國擺點架子,換點更實惠的利益。但美國修砌“臺獨”防火墻的政策肯定沒有改變。“終統”風波前后美國的表態,顯然是得到了臺北方面的某種保證之后的說辭。
胡布會的看點
文章說,2005年,擬議中的胡錦濤訪美計劃因為美國颶風災難未能成行。此前,筆者曾在《早報》專欄中撰文討論對胡布會的預測與期待,認為臺灣問題不會成為那次胡布會的重要看點,雙方要么不談臺灣問題,即使談了也不過是一般的表態。時過境遷之下,“終統”風波后的胡布會肯定會重點談到臺灣問題,而且布什在臺灣問題上有新的表態也是可以期待的。但除此之外,胡布會還有更重要的話題要談。
去年胡錦濤訪美是安排在9月上旬的。此前一個月,美國副國務卿佐立克與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戴秉國舉行了中美第一次戰略對話。所以筆者以為,去年9月的胡布會的核心是解決中美戰略定位問題,兩國元首的會晤要為中美戰略對話定下基調。但胡錦濤訪美推遲,中美戰略定位懸在半空。所以才有了9月21日佐立克在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的演講,美國試圖利用這個演講確定對華政策和中美關系的戰略基調。
到今天,經過了戰略對話,戰略定位已經趨向明確,胡布會的看點在哪里呢?筆者以為,除了臺灣問題外,還有三點值得關注:
第一,北京方面會把塑造全新的國家形象作為此次胡錦濤訪美的重點,胡布會上,北京方面會把重點放在把中國和平、發展、合作的國際形象傳遞給美國領導人、美國政界和美國民眾上。
第二,在中美關系戰略定位逐步確立的情勢下,胡布會可能就中美在一系列國際和地區問題上的戰略合作達成原則性共識,并會就在一些國際熱點問題采取一致行動達成共識。
第三,中美關系中存在的問題也不少,美國一直在貿易逆差和人民幣匯率問題上向中國施壓,這些問題能否有進展,將成為檢驗中美戰略關系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