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本周六,中超聯賽即將進入到第三個年頭。而根據“三歲看老”的民間諺語,中超在本賽季的運行情況,或許會向我們昭示這項賽事未來的發展前景,甚至決定中超究竟還能延續多久的生命。
在那些成熟的聯賽中,賽季前最熱門的話題通常是奪冠形勢或者是重量級轉會,然而在中超聯賽即將開幕之前,人們在新聞中最多接觸的一個詞卻是“生存”。由于找不到新的買家接手,曾經創造金牌球市的川足“突然死亡”;為了逃避債務,雙料博士張曙光為遼足設計了“金蟬脫殼”的轉讓方案;由于在上海找不到足夠的生存空間,上海國際搖身一變成了西安浐灞;獲得IT新貴注資的上海聯城,近來陷入到“欠薪”、“罷訓”等一系列風波中;即使是作為管理者的中國足協,目前也在為如何避免聯賽繼續“裸奔”而傷透腦筋。
一項新生賽事剛剛進入到第三個賽季,就已經出現了上述全盤敗落的蕭條景象,與昔日甲A在第三年創造出最高上座率時的繁榮盛況已經不可同日而語。更具有諷刺意義的是,正當中超為尋找冠名贊助商的問題而發愁時,近日卻傳出了TCL斥資億元與羅納爾迪尼奧簽訂代言合同的新聞。中國企業不愿意贊助本國的最頂級聯賽,卻寧可以更高昂的代價與國外球員簽約,用最為殘酷的方式揭示了中超如今在人們心目中的棄兒地位。
不過就算是棄兒,還是會表現出人類求生的本能,而在一系列的負面新聞之下,中超也在一些角落呈現出些許生機。比如原先的上海國際遷往西安之后,僅僅一場友誼賽就能吸引到近4萬名球迷的到場,金牌球市的重現證明中國球迷的心還沒有涼透。而在上海,據說申花俱樂部目前已經完成了4000萬元左右的招商工作,可見中國足球對于企業也并非毫無吸引力,關鍵還是在于各家俱樂部的經營管理以及品牌運作。
事實上,在連續兩年出現低迷狀況之后,中超聯賽已經沒有多少可以繼續下降的空間,或許本賽季反倒有機會迎來觸底反彈。無論對于足協、俱樂部還是球員來說,巨大的生存壓力希望能夠成為他們重新振作起來的動力,從而使得中超的發展前景迎來一絲轉機。(方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