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烈士李光耀的侄女李敏英找到;1月25日,烈士郭耀山的侄子郭天植、郭天雄找到;同日,烈士李德同的弟弟李德樸和侄兒李志平找到;2月2日,陳秀英被確認為烈士熊起友的女兒。
從1月20日踏上烈士家鄉尋親路到學校規定的返校之日,華中科技大學(以下簡稱華中科大)172名學子走遍8縣市有關部門和120多個村莊,累計行程過萬里,訪問農民、市民近萬人,在襄樊、棗陽、竹山等地,為5位烈士找到親人。
告慰英魂
一項特殊的社會實踐啟動
1月19日,一條《170名學子踏上征程:尋找陣亡烈士親人》的消息,成為當天華中科大新聞網上的熱點新聞。
這項為烈士尋親的活動,緣于84份《太原戰役陣亡將士通知書》,其中涉及11位湖北籍烈士。10年前,這些陣亡通知書被山西民間收藏家王艾甫偶然發現并收藏。去年11月,王艾甫專程到湖北為云夢縣烈士郝載虎的親人送去郝載虎的陣亡通知書,并應邀到華中科大介紹有關情況。該校團委書記王志勇當即表示,將把為烈士尋親作為學生假期的一項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接受一次難得的愛國主義教育。
今年1月6日,由華中科大團委策劃的這項主題為“尋找烈士親人,告慰烈士英魂”的社會實踐活動開始報名。截至1月15日,響應者近千人。最終,由來自烈士家鄉的172名學子組成了一支尋親志愿者隊伍,并分為9個小組,每個小組負責尋訪一位烈士的親人(《武漢晚報》此前已為兩位烈士找到親人)。
首傳捷報
李光耀烈士親屬找到
1月23日,襄樊二組的薛飛、譚勝虎、趙睿等同學趕往一個叫熊集村的偏僻小村莊。雨雪天氣使道路泥濘不堪,連他們花錢包租的三輪車司機都罷工不干了。同學們只好徒步,等到達烈士李光耀的侄兒李有生家時,每位同學膝蓋下都糊滿了稀泥。
找到烈士李光耀的親屬純屬偶然。襄樊二組的同學們與《襄樊晚報》門衛交談時,得知該報也曾參與尋找烈屬活動,而且還有人打來電話。他們找到《襄樊晚報》一位負責人,得知打電話的是家住樊城區牛首鎮熊集村二組的李有生和李敏英,稱他們是烈士李光耀的侄兒、侄女。
李有生到城里做生意去了,同學們只見到了60多歲的李敏英。李敏英回憶說,李家原來確實住在商陽村,到1966年村中修水壩,全村移民,才遷到了熊集村。李光耀家兄弟3人,李光耀排行老二,李有生、李敏英的父親是老三。李光耀到了娶親年齡仍無錢娶妻,1947年參軍后就杳無音訊。沒想到,華中科大學子為他們送來了訊息。
苦苦找尋
蕭汗弼烈士親屬仍無下落
1月24日清晨,肖盾等同學得知谷城太平店有一個叫楊旗營的地方,有十來戶姓蕭的人家。他們直奔楊旗營,找到村里前任村支書,在他的指引下找到了一位老奶奶。
據老奶奶說,她的公公自參加解放戰爭一直沒回來,走的時候20歲左右,留下一個1歲多的兒子叫蕭元弼,也就是她的丈夫。很多情況都與他們手中的烈士資料相符,但名字不對,老奶奶的公公名叫蕭文杰。
同學們用盡了當地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手段,收效甚微。但他們沒有氣餒,又在民政局、檔案局查閱相關資料,仍然一無所獲。返校時間到了,無奈之下,他們把尋找烈屬的任務暫時托付給了親友。
一波三折
郭耀山烈士的親屬浮出水面
1月24日,襄樊一組的同學根據《襄樊地理志》和《襄陽縣志》等資料,找到了位于樊城區美滿社區附近的老郭家臺,一打聽,連許多上了年紀的人都不知道郭耀山。
正當茫然失措之際,圍觀人群中有一個叫張玉柱的老人興奮地說他就是郭家灣附近的人,愿意帶他們去郭家灣。
1月25日一早,崔驍凱、王志偉、鄭晶等10位同學跟著張玉柱老人一起來到了郭家灣村。他們根據村民提供的信息分頭走訪了兩戶人家,無法確定哪家是烈屬。幸運的是,他們又遇上了一位年輕時給人看風水的郭景樹老人,他父親以前是保長,村里人誰去當兵,他家都清楚。在郭景樹的指點下,同學們順利地找到了郭耀山二哥郭天植的兒子郭開智。
由于郭開智是郭天植再娶后女方帶來的兒子,而郭耀山的親侄子遠在雙溝鎮的襄陽縣二中,于是同學們又趕到雙溝鎮,郭開雄卻不在家。開往市區的最后一班車只有半個小時就要發車了,在他家四鄰到處敲門詢問未果后,同學們正準備離開,卻在大門口碰到一位散步歸來的老人,一問,正是郭開雄。
電視傳信
烈士王德喜的親屬喜獲佳音
1月27日,鄰近除夕。晚上8時,棗陽電視臺的觀眾看到一條滾動播出的字幕:“尋訪1949年解放太原時犧牲的棗陽籍烈士王德喜(35歲)的親人,若有知情者請與聶紅波聯系134××××2856。”這已是棗陽電視臺第二天在黃金時段播發該信息。
棗陽組的聶紅波查閱了許多資料,走訪了一些老人后,都沒有線索。無奈之下,只好找到棗陽市電視臺請求支援。1月29日(大年初一),他接到一個叫杜華兵的人的電話,稱王德喜是他的舅爺爺,陳家祠堂人。這個地址與王德喜陣亡通知書上記載的“陳家溝營”相近,而聶紅波在電視信息中并未透露烈士的地址信息。
2月4日,聶紅波在20多公里外的鄰鎮見到了杜華兵,又隨他走訪了陳家祠堂的一些親屬和老人。這些親屬都證明了王德喜的身份,他們兄妹4人,王德喜排行老四,杜華兵是他三姐王德芝的孫子。
寒假過去了,172名同學必須返校了。面對剩下的4份陣亡通知書:蕭汗弼(湖北谷城人)、毛通銀(湖北汾登縣人)、王宣武(湖北宜昌縣人)、張榮貴(湖北荊門縣黃土坡人),同學們決定繼續尋找。返校前他們把烈士信息留給了自己的親戚和朋友。如果還沒有結果的話,同一批同學在今年暑假將繼續這項社會實踐活動,直到找到為止。
華中科大團委書記王志勇說,這項社會實踐活動的初衷就是要增強大學生的責任意識和政治意識。對于目前在校的這批大學生來說,戰爭離他們很遠,革命英雄也離他們很遠,而這次風雨尋親路,他們和歷史取得了對接。
(來源:中國青年報,作者:甘麗華、黃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