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26日電 據《中國經濟時報》報道,最近一段時期來,關于開征物業稅(或稱不動產稅、房地產稅)的問題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對此,中國城鄉建設經濟研究所所長陳淮表示,
一、物業稅的首要職能是維護社會公平
對于“中國為什么要考慮開征這個稅種呢?”的問題,陳淮表示,討論這個問題需要先聲明,這里所說的都僅僅是作為學術探討性質的個人意見。完全不意味著正式的政策取向。
有資產就要征稅。這在市場經濟下是一個常識。要不要開征物業稅,這本來是一個無需討論的問題。資源特許利用、交易、所得、資產持有,這是全世界政府獲取稅賦收入的四個基本環節。有資產就要征稅。在所有國家都一樣。在市場經濟下,土地、住房是一種資產,持有這種資產就要賦稅。這個稅是增加政府提供公共產品的能力、調整社會公平尺度、促進資源合理利用以及調整公共利益與私人利益和商業利益之間關系的重要稅種。
目前很多人對物業稅心存疑問,老百姓有套房子是用來住的,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為什么要對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征稅呢?這合理嗎?。但這個問題中有兩個模糊之處。一是,老百姓有窮人富人之分,富人也是老百姓;二是生活必需要有個社會必要的尺度,還要和資源節約結合起來。
我們先說一個首要的必要性,這也是中國現在需要考慮開征物業稅的最重要原因之一。這就是調整富人和窮人在資源占有上的利益關系,維護社會公平。
在過去二十余年的發展、改革、開放過程中,中國不同的社會階層在財富占有上已經呈現出了較大的差距。開征差別稅率的物業稅,一方面可以通過稅收手段抑制富人過度占有資源,特別是占有優質資源;另一方面可以使政府獲取更多的資源,通過完善住房保障體系來幫助中等收入、低收入和特困群體獲得住房及改善住房條件。
陳淮表示,物業稅是要依據對資源的占用程度來征收的。我們舉個例子說。如果富人占有一所很大的別墅,大到可以盡情地養花、養鳥、養寵物,盡管他是花錢買的,是合法善意取得的,但由于他占有了這么一大塊優質資源用于奢侈性消費,全社會用來提供國民財富的資源就少了一塊。由于土地等資源是有限的,富人的奢侈性需求占用得多了,是不是公共利益、窮人的利益就受到損害了呢?能夠帶來國民財富增加的寶貴資源被富人奢侈性消費占用,這對社會發展顯然是不利的。那怎么辦呢?就用物業稅來調節。要么你交很重的稅負,要么你把這個大園子用于經營性用途,比如說改成能為國民財富帶來增量的星級酒店。迫使富人不能浪費有限的資源,這不僅合法,而且也很公平。
對多占有資源、占有優質資源的富人征稅,這容易理解。但普通工薪階層,窮人擁有的生活必要住房是否也要征稅呢?陳淮表示,這個地方有個學問。不能簡單地說是否征,而要看征多少和適用稅率是多高。在必要限度內,可能只需交很少的稅,象征性地交一點稅,甚至適用稅率是零。零稅率不等于不征稅。窮人、低收入群體生活必需部分的自有住房仍是課稅對象。只不過你需要交的稅款是零分。這不是玩游戲。這是制度設置的必需。
就像個人所得稅,1600元以下月收入不用交稅,但有關部門一再聲明,這1600元標準的“學名”,也就是嚴格的政策說法不叫“起征點”,叫“扣除額”。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在貫徹實施新個人所得稅法的通知中明確規定“除國家統一規定減免稅項目外,工資、薪金所得范圍內的全部收入,應一律照章征稅”。請注意是“工資、薪金所得范圍內的全部收入”。我理解,就是1600元以下的工資、薪金也要征稅,只不過稅率是零。對窮人、低收入群體的物業稅也適用這個道理。零稅率不是沒稅率,就像零度不是沒溫度一樣。通過這種制度設置,就可以即維護了稅制的統一性與嚴肅性,又保護了普通老百姓、中低收入群體的利益。
[1] [2] [3] [4]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