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從本網直接下載使用,如欲轉載請與原刊發媒體聯系。)
臺灣“行政院長”謝長廷在23日召開臨時“院會”后,行禮如儀提出總辭。雖然陳水扁在謝長廷正式提出總辭前即已迫不及待發布蘇貞昌接任“閣揆”職務,但值得注意的是早在陳水扁宣布蘇貞昌接任前,卻先傳出不分區“立委”蔡英文將出任“副閣揆”主掌大陸政策。由于大陸政策事關臺灣內部的方方面面,誰主管大陸政策的具體執行,誰幾乎就大權在握。屆時在“行政院”會不會是蔡指揮蘇而非聽命于蘇,使得“副院長”成了不折不扣的“地下院長”。
蔡英文在三合一選舉之后即曾就大陸政策發表意見指出:“兩岸政策的開放應一步步來,不能一下子全部放,適度的開放對臺灣經濟體有幫助,開放太快反而有傷害。”語氣聽來相當平淡,但關鍵在開放應“一步一步來”;此即對兩岸經貿的不滿,不同意有大幅開放,三通更無可能。而這也幾乎預告并規范了陳水扁在元旦講話有關兩岸經貿要從嚴從緊的論調,即從“積極開放,有效管理”一改為“積極管理,有效開放”,重視執行面的把關,點滴不漏。
此所以臺北媒體在蔡講完話后即不時傳出蔡英文將接任“閣揆”或“副閣揆”的風聲。且在蘇貞昌“閣揆”任命發布前,就已先行內定蔡英文是“行政院”副院長。從李登輝任內蔡英文即受命參與大陸政策的設計和論述,包括“戒急用忍”和“兩國論”。更值得重視的是陳水扁2000年勝選之初,曾表態可以接受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但不旋踵即遭新任大陸事務委員會主委蔡英文出面推翻。所謂“四不一沒有”也從此懸諸高閣,從美國一再表態嚴肅看待“四不”,可以想見美方對陳水扁的政治承諾從未放心,而此決不可忽視背后的種種運作,一種深綠思維的介入。
今天蔡英文以“副院長”之尊是否愿意屈就于蘇“院長“的兩岸思維固不得知,但明確的是蔡英文既更上層樓,而蘇貞昌原不過是陳水扁的棋子。陳水扁講得很清楚的是,不能接受元旦談話者,不能任職“內閣”。而此一在“兩岸從緊”、一在“公投新憲”。“兩岸從緊”如同前述,原系出于蔡在三合一選后的設計和建言,“公投新憲”更是陳水扁轉向深綠的政治宣示。陳、蔡兩人在這一部分應無分歧,且應有高度共識。
蘇貞昌或許和謝長廷一樣,相信“閣揆”是走向2008年的必經之路,呂秀蓮還爆料蘇貞昌兩年前就想出任此職,終于有了機會。此外,蘇高估自己也低估陳水扁,和謝如出一轍。此時愿就范陳水扁的人事安排以及政策指導,自然“閣揆”可以干得長一點;若像謝長廷,想有點蘇式觀點和政策,希望樹立一些施政風格,依然會是個短命“閣揆”。當然,蘇的背后有新潮流派系支撐,而蔡英文政治人脈也屬新潮流一系,此一結合原具共同背景,而陳水扁在排除謝長廷后,也只能接受此一現實,別無其它選擇。在陳、蔡和新潮流挾持下,蘇貞昌要有蘇氏風格更戛戛其難。
至于蘇可能遭逢的困境,或許在蔡英文的歷練和作風。此時的蔡英文既是陳水扁的大陸政策的設計者和執行人,也是新潮流派系放在“行政院”的監軍。蘇貞昌如何發揮其個人“沖、沖、沖”帶有強烈主見和主動的性格,可能長此以往就范于蔡英文作為代表人的強勢作為?蘇的2008“大位”會愈來愈近還是愈來愈遠?傳言中的蘇蔡配有此可能一路平順?
從新“閣”的大陸政策設計和執行觀察蔡英文,再加上陳水扁于蘇的任命發表后補了一句“三通直航須戒慎恐懼。”大概已不必寄望三通在短期內會成為現實。臺灣的經貿體質能否長久支撐此一接近鎖島性質的政策,是一回事,但可以確認的是:此番先經徹底綠化的新“內閣”大概不到最后關頭,是不可能主動調整。新春發愿,我們只能說,臺灣人民寄望三通者要自求多福了。(美國《世界日報》1月23日社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