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13日電 據新華社報道,根據老齡科研中心的調查,中國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養小"現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基本靠父母供養。目前中國爆發的高學歷"NEET"一族現象已經引發了海內外的廣泛關注,海外媒體也曾對此進行報道,而且這個問題也讓許多專家深感擔憂。
"NEET"發源于上世紀80年代的英國,是"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ning"的縮寫,指既沒有正式工作,也沒有在學校里上學,更沒有去接受職業技能培訓,必須依靠家人生活的青年人。西方學者普遍認為"NEET"的出現主要是教育環節的問題,例如教育太"剛性化"、職業教育不充分、對學生的就業指導滯后、師對教育與就業之間的關系理解比較狹隘等等。
在中國,調查顯示:目前七成失業青年靠父母撫養,成為寄生家里的"NEET""啃老"一族。青年失業家庭中,平均每個家庭負擔1.2個失業人員。其中,具有高學歷高知識型的"NEET"一族也為數不少。高校畢業生"NEET"族的涌現引發了許多教育界和其他眾多熱心人士的擔憂。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江中聯提交了一份名為《關于積極穩妥安排"新失業群體"的建議》的提案。提案中指出,"新失業群體"的數量已經超過下崗職工等"老失業群體",這是首次在一個較高的層面上關注中國的"NEET"族。
專家分析了"NEET"一族涌現的三方面因素:一是習慣于依賴父母的高校畢業生不愿意面對現實工作的壓力,因而選擇"寄生"父母生活;二是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就業障礙和就業壓力,一些人在擇業失敗后,成為"NEET"一族;三是一些高校畢業生對未來充滿幻想,無法自我準確定位,也成為"NEET"一族。實際上,無論是高校畢業生本人,還是家庭和學校,都對這個問題有著各自不可推卸的責任。
這種情況在上世紀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出生的獨生子女家庭里算是很典型的,由于父母的溺愛和包辦,孩子喪失了自我分辨和判斷的能力,而是從小就養成依賴的習慣,缺乏獨立面對他人和社會的自信和能力,這可以說是家庭教育的一種偏差,父母過度的愛和干涉導致孩子即使長大也仍然難以自立。
專家建議,由于我們的社會還沒有專門的部門來管理這樣一個絕對數量不小的人群,目前我們所能做的就是一方面學校要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他們應付激烈社會競爭的能力和心態,引導幫助他們就業;另一方面也希望媒體和社會各界要積極關注這一群體和他們的生活狀態,通過輿論引導他們面對現實。(張琴、黎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