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28日電 據《新聞晨報》報道,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研究院針對4950名上海市民完成的一項“幸福水平”調查表明:收入、職業地位都與幸福沒有顯著關聯,而中年似乎成為男女不同幸福感受的一道檻。
這項調查涉及外資企業職工、傳統產業職工、支柱產業和新興產業職工、科教文衛系統專業技術人員、公務員、郊區農民等11個社會階層和類別,考察了市民收入、城市經濟繁榮、職業地位、性別、年齡和社會認知等因素與幸福的關系。
收入和幸福:影響不明顯
●只有市民收入低于平均水平時,收入才對幸福產生明顯影響
●收入與期望值平等也會產生幸福感
生活實例:朱先生是隧道股份機械廠的一名助理工程師,月工資3000元左右,明年按照公司規定,月工資將增加200元。但對于加薪,他并沒有感到幸福。沈女士是郊區一家私營企業的裝配工人,月收入600元。最近聽說老板準備給每個工人發100元,作為過年費,為此她特別高興。
調查發現:幸福與收入的相關性并不顯著,城市的平均收入水平(一般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線)在這里起著關鍵作用。只有在市民收入低于平均收入水平時,收入才對幸福產生明顯影響。
此外,心理上覺得收入是否與期望值平等也會影響主觀幸福。如果職工認為所獲收入與期望值平等,在此基礎上增加收入就會提升幸福感。
年齡和幸福:中年成一道檻
●進入中年后男性比女性更滿意生活
●男女幸福源泉不同
生活實例:經過多年奮斗,童女士成為某專業雜志的廣告負責人,月收入1萬元左右,有房有車,每星期美容師上門為她做美容,生活舒適。但隨著兒子升入初三,學業壓力驟然加大,母親80高齡,行動越來越遲緩,她對生活的牢騷越來越多。而其丈夫在單位是個部門經理,月收入5000元左右,看著兒子漸漸長大、妻子能干、家庭和睦,卻覺得生活很滿足。
調查發現:在上海27歲至52歲的男女兩性中,男性進入中年后,生活滿意度要比女性遞增得更為明顯,往往覺得越來越幸福,而女性則覺得越來越不幸福。這與男女的幸福源泉不同有關。一般而言,男性更多受社會地位、工作性質和經濟收入等因素影響,女性則更多受到孩子、家人健康等因素影響,如女性年紀越大,越覺得幸福感減少。
職業地位和幸福:不在單位大小
●效益較差單位,職位高低會影響幸福感
●效益好的單位職工追求更高需求
生活實例:施先生是郊區某村辦企業的廠長,雖然企業規模才十幾個人,但效益還行,因此單位補貼他買了車。雖然每天要開車從鬧市的公寓到農村小鎮上班,但他覺得挺愜意;徐先生是著名跨國公司知名IT公司網絡技術部主管,論收入、地位人人羨慕,但他卻常常抱怨人際關系復雜,工作壓力太大。
調查發現:在職業地位與幸福的關系方面,一些效益較差的單位,職位高低會影響幸福感。因為人們明白有些生活需求能夠靠職業地位及其相應的收入來滿足。然而,在一些效益好的單位,職業地位卻不是生活滿意度的重要源泉。因為他們覺得除了職業地位外,還有一些更為高級的需求會成為影響幸福的有力因素,如自由、民主、人際關系等。(郁文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