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24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發表社論指出,自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外交面對的一個新課題,就是要消除國際社會對其發展前景和戰略目標的疑慮,尤其是要對付“中國威脅論”。
文章稱,從最近幾年的情況看,雖然外界的各種疑慮沒有完全消除,但中國在政治、經貿和軍事等領域所作出的努力,包括建立互信機制的措施,都大大減少了外界的擔心、懷疑、甚至敵意。目前,中國與大多數周邊國家都相處得比較融洽,中國與美國以及歐盟關系也保持了相當積極的趨勢。
文章認為,只要中國本身的發展方向很透明,盡量讓外界看清楚,并且做得正,行得直,那么,各種不正確的結論就會自我調整,至于一些蓄意的歪曲之辭也就會不攻自破。
文章說,本周二,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了對去年經濟狀況的普查結果,不僅發現中國的經濟規模要比人們想像的大很多,而且更發現,服務業在中國經濟中的比例遠遠超過了過去的估計。這就使外界的某些疑慮立即冰釋,原來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前景,要比他們原來的看法樂觀很多。可見,信息的公開化、透明化以及自我校正的勇氣,也是去偽存真、贏得信任的有效途徑。
文章指出,中國的迎頭趕上,使法、英這兩個老牌工業國難免有失落之感,但是,其主流反應并不是非要與中國爭個高低不可,而是承認和面對現實,尤其是從積極的角度出發,試圖從中國的發展中爭取到更多的利益。因為無論作出何種反應,中國后來居上的勢頭都是它們所無力阻擋的。
日本外長麻生太郎前天公開而明確地把中國稱為威脅,文章對此表示:我們不贊同麻生外長的言論,并且認為這種言論對中日關系只會是雪上加霜。“中國威脅論”已經出籠十多年,但至今為止的事實都在證明,中日雙方并非不共戴天,而是完全可以做到互惠和雙贏。類似“狼來了”的政治語言,不僅消除不了自己心中的威脅,反而還會制造麻煩。
文章最后說,中國政治和社會的公開化、透明化與民主化,雖然不可能自然而然地使“中國威脅論”的鼓吹者閉口,但卻可以大大降低這種論調的可信度與影響力。“中國威脅論”現在之所以還有一些市場,原因之一就在于外界對中國還是看得不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