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20日電 2005年,中國外交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中國外交部長李肇星在接受《人民日報》年終專訪時,用精煉的概括性語言,回顧了外交工作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并對“十一五”期間的外交工作進行了展望。
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國外交今年取得了哪些成就?對此,李肇星介紹說,今年以來,在中央的領導和全國人民的支持下,我們不斷加強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和大局意識,冷靜應對形勢的變化,妥善處理焦點問題,開拓進取,盡心盡力為國內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祖國統一大業多做實事。
周邊睦鄰友好合作取得新進展。增進與東盟的互信與合作。推動“上海合作組織”的務實合作。促成南亞聯盟接受中國為觀察員。在朝鮮半島核問題上繼續發揮建設性作用,推動六方會談取得重要進展,達成共同聲明。
與主要大國關系保持穩定和發展。胡錦濤主席與美國總統布什多次會晤、通信、通話,雙方一致同意增進交流和互信,擴大共識與合作,全面推進中美建設性合作關系。中國同俄羅斯簽署并發表《中俄關于21世紀國際秩序的聯合聲明》,啟動兩國戰略安全磋商機制,成功舉行首次聯合軍事演習,兩國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提升到新水平。中國與歐盟以慶祝建交30周年為契機,進一步鞏固和充實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
與發展中國家的友好合作不斷深化。胡錦濤主席出席亞非峰會和萬隆會議50周年紀念活動,就構筑亞非新型戰略伙伴關系提出建議,并在聯合國宣布中國支持發展中國家發展的具體措施,受到廣泛好評。我們繼續深化與發展中國家集體對話與合作,不斷推進與非洲及阿拉伯國家在中非合作論壇、中阿合作論壇框架下的合作,深化與拉美區域組織的關系。
多邊外交積極主動。在聯合國改革進程中,努力推動改革朝著正確方向發展。中國領導人出席俄紀念衛國戰爭勝利60周年慶典、八國集團與發展中國家對話會、聯合國成立60周年首腦會議、第十三次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第二屆世界議長大會、信息社會世界峰會、東盟與中日韓系列領導人會議等重大多邊活動,全面闡述中國內外政策,展示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意志和信念。
經濟外交頗有成效。努力緩解經貿摩擦,加深與各國的互利合作。更多國家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積極參與多邊經濟機制活動和國際規則制定。首次成功主辦20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
堅持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連續第十三次和第九次挫敗臺“重返”聯合國參與世界衛生大會的圖謀。全國人大通過的《反分裂國家法》贏得國際社會普遍理解和支持。格林納達、塞內加爾與中國復交。
深化貫徹“外交為民”宗旨,維護中國公民和法人海外合法權益。全年依法處理涉及中國公民、商戶的綁架、搶劫、勞務糾紛、不公正待遇等領事保護案件2萬多起。
積極開展公眾外交,向國內公眾介紹中國外交政策和行動,贏得廣泛理解和支持;同時認真向群眾學習,汲取智慧,改進工作。(吳長生 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