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7日電 “福娃”的設計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信息藝術設計系副主任吳冠英昨日向《新聞晚報》展示了“福娃”的前身——“喜娃”,并透露了“喜娃”成為“福娃”的“坎坷歷程”。
去年4月份,北京奧組委向社會征集奧運會吉祥物方案,吳冠英便開始著手創作。“我開始也想了好久,有一天晚上我來了個靈感,想到了五行學說。”
吳冠英介紹說,五行既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數目和代表的顏色又可與奧運五環相吻合,同時,中國文化里又有很多用‘五’象征的吉祥意義,如“五福臨門”等。
定下五行理念后,吳冠英又想辦法把它應用到圖案中。于是他想到了“人面魚紋盆”上的圖案。這個圖案代表了人和自然的結合,也是廣為人知的中國文化符號,在熟悉的同時又有一種陌生的神秘感。
據此,初稿命名為“五彩娃”,頭部是不同表情和顏色的人面魚紋圖案,身體是小娃娃狀,又叫“喜娃”。
去年11月份,吳冠英向奧組委提交了“喜娃”,馬上就引起了專家韓美林的注意,并開始對“喜娃”的文化內涵進行研究。
他找到了當初發掘“人面魚紋盆”的考古工作者,卻了解到“人面魚紋盆”是古代的陪葬品,“如果是陪葬品,是不是會不吉利,與奧運的氛圍會有沖突。”考慮到這個因素,在初評時,這個方案被擱置下來。
經過組委會的選拔后,最后入圍的方案只剩下了6個,熊貓、老虎、龍、孫悟空、撥浪鼓以及阿福,并將這6件作品定為吉祥物的修改方向。
今年3月11日,韓美林、吳冠英等專家入住北京郊區一家賓館,進行了23天的“禁閉”,對入選的6個方案進行修改,“我們畫了好幾天后,都覺得沒有思路,這些方案無法承載奧運的豐富內涵,大家到了無路可走的境地。”
3月13日夜,大家又把50個入圍作品重新翻出來,再看一遍,尋找新思路。
看到“喜娃”方案后,大家眼前一亮,由于提交方案的時間已經非常緊迫,韓美林臨時決定把工作人員分為兩組,一組繼續研究6個方案,另一組,只有韓美林和吳冠英兩人,專門進行對“喜娃”的修改。
又經過幾天努力,每人畫了幾千個稿樣,五個凝聚專家無數心血的“福娃”躍然紙上(李寧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