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7日電 中國《金融時報》今日載文指出,在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被確定為明年經濟工作的主要內容之一。會議指出,要實現經濟平穩較快增長,關鍵是要努力擴大國內需求,堅持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
文章指出,進行宏觀調控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宏觀經濟政策,貨幣政策無疑是宏觀調控政策體系中的重要內容。從提高利率,推進利率市場化,到適當控制貸款,再到進行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一年多來,貨幣政策亮點頻現。
2005年,中國政府對備受國際社會關注的人民幣匯率問題終于作出了明確的回答。經過精心準備和周密部署,央行宣布自2005年7月21日起,中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同時,根據對匯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測算,人民幣對美元升值2%,即美元對人民幣交易價格調整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
7月21日以來,新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運行平穩,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有降有升,彈性逐漸增強。隨著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并正常浮動,人民幣升值預期初步呈現弱化跡象。外匯流入速度有所減緩,外匯儲備增長速度明顯放慢。匯改后,央行又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政策。
利率是金融宏觀調控的另一個重要手段。運用利率杠桿進行調控,對銀行體系和實體經濟可以產生漸進式的影響,更富有彈性,也更有利于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2004年10月29日,央行上調金融機構存貸款基準利率0.27個百分點,并在年內第二次擴大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浮動區間。在實行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制度、將資本充足率低于一定水平的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提高0.5個百分點后,央行又將金融機構的超額存款準備金率下調到0.99%。另外,央行今年連續數次上調境內商業銀行美元、港幣小額外幣存款利率上限。這些措施都充分有力地發揮了利率在金融宏觀調控中的作用。
文章指出,金融調控的市場化機制也要求推進匯率和利率的改革,而且,兩者必須統一配套。2004年10月,央行決定不再設定金融機構(不含城鄉信用社)人民幣貸款利率上限;同時實行人民幣存款利率下浮制度,但存款利率不能上浮。這意味著作為利率市場化改革關鍵目標的存、貸款利率市場化有了突破性進展。但與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相比,利率市場化改革步伐顯然還需進一步加大。
由于房地產投資規模過大,需求日趨旺盛,價格持續上漲。央行今年調整了商業銀行自營性個人住房貸款政策:將現行的住房貸款優惠利率回歸到同期貸款利率水平,實行下限管理,下限利率水平為相應期限檔次貸款基準利率的0.9倍;對房地產價格上漲過快城市或地區,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可由20%提高到30%。此次調整顯然有利于遏制房地產價格的快速上漲,抑制投機行為,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從而體現宏觀調控“有保有壓”的原則。
文章指出,在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其他宏觀經濟政策的共同作用下,2005年,中央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效果逐漸顯現。經濟總量矛盾和結構矛盾都有所緩解,物價上漲壓力明顯減弱,中國經濟保持穩定增長。盡管如此,在中國經濟運行中仍存在很多問題,如:經濟增長方式仍比較粗放,發展不平衡矛盾還比較突出,體制機制還不完善,影響經濟安全的因素還較多。
對央行而言,明年應該繼續堅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做好金融調控工作。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除了要適當增加貨幣供應量,把握好金融的調控力度,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外,還要求銀行既能堅持商業信貸原則,保證貸款質量,防范金融風險;又能努力改進金融服務,拓寬服務領域,運用信貸杠桿,促進擴大內需和增加出口,積極支持經濟增長。為達到這些目標,央行必須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同時要增強政策的主動性和有效性;要完善間接調控體系,發揮市場本身的調節作用;特別要注重預調和微調。(記者 付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