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中規中矩的模范丈夫張學友,難道真的沒有浪漫夢想?學友嘿嘿地笑,說出一句真心話,“知道拍電影最開心、最吸引人的是什么嗎?你平時不敢愛的,不敢恨的,在電影里都可以來一遍,還沒有后遺癥,不用負責任。其實每個人都是貪心和好奇的,總想拿多一點,愛多一點。這世界那么多漂亮女生,對不對?但現實中你不能想怎樣就怎樣啊,電影就不一樣了。”這就是他理解的“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戲外:第一職業是陪太太和女兒
問學友自己有沒有曾經想過未來轉型做導演。學友否定得好快,“絕不會。當導演什么都要管,我做不來。”陳可辛已經讓他看到了導演的可怕,“他竟然可以連續幾天不眠不休不回家,鐵人一樣,在各地做空中飛人,事無巨細,什么都自己來,我不可能這樣。”這個巨蟹座男人居然說:“我的第一職業是陪太太和女兒,第二職業是唱歌,第三職業是演戲。已經夠了,不會有第四職業了。”
他甚至會經常出現在大女兒的學校,又是接又是送。“你是個明星,總是出現在學校,別的小朋友不會對你女兒另眼相看?議論她是明星的女兒?”記者問他。學友不以為然:“就是因為他們都知道我的身份,我才要更多地出現在學校,不能讓我女兒覺得有個明星老爸就和別人不一樣,爸爸就沒空來接她。”
別的演員會演戲演到出不了戲,人戲不分,這在張學友是天方夜譚。他拍戲沒別的要求,只是一定要在他每天早上送完女兒后開工,中午還得給他休息時間,以便回家陪老婆吃飯,下午只能工作三小時,因為還要接女兒放學,除了夜戲盡量不安排加班,能回家吃飯一定要放他回家吃飯。“男人,最重要是責任感。我覺得演藝事業只是我的工作而已,當然要做到最好,但絕對不可以影響我的生活。”
當陳可辛終于決定要開拍《如果·愛》時,他張大嘴,“現在?不行。我太太懷孕5個月了,我得照顧她,絕不能離開香港去內地拍戲。”陳可辛拿他沒辦法,只好苦等半年,直到他小孩滿月。結果,學友勉為其難,依依不舍地離開家人。來到上海拍戲,再次約法三章,“每周回香港一次,每次過來拍三天。”后果是他把自己逼到每回來上海,都是三天連拍72小時,覺也沒得睡。
理想:在電影里滿足好奇和貪心
采訪張學友是一件令人愉悅的事情。所以他說自己“根本沒有明星味”,演這部所謂“明星演明星”、“戲中帶戲”的影片,他也沒覺得有多親切。“但說到人生如戲,這一點我非常贊同。就是這樣的嘛,不止是這部影片,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部戲。”他甚至承認自己的人生非常有戲劇性。
“那你只會在戲里滿足自己的貪心和好奇嗎?現實中有沒有偶爾的放縱?圈里的美女那么多。”
“沒有。如果喜歡這里點一堆火,那里點一堆火,那只能引火上身。”學友非常清醒。
就算是像他這樣過著如此自律人生的人,仍然覺得自己的人生富有戲劇性,“我曾是個那么普通的人,居然就這樣一步步走上來,走到今天這一步,我有時想想都覺得很戲劇呢。”對于片中周迅演的孫納隱瞞自己的過去,學友很不認同:“沒什么不可以面對的。過去的你也是你的一部分。我從來沒有不好意思講自己以前是在航空公司做的,不過很多人誤會我是當空少,其實只是普普通通的定位員。”
(新聞晨報;袁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