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走近病榻上的錢學森,你能感受到的是:他雖垂垂老矣,卻思維敏捷;他學識淵博,又歷盡滄桑;他言簡意賅,一張口就講出人生大道理,處處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他時刻關注著國家和世界大事,卻又超凡脫俗,從不談生活瑣事。他想的都是國家長遠發展的大事。
近日一個下午,我和顧秘書一同去301醫院探望錢學森。躺在病床上的錢學森按照他平日的生活習慣,準時于下午三點從床上坐起,打開當天的報紙認真翻閱。看到我們來了,錢老抬起頭,略帶微笑,示意我們坐下。
我說:“錢老,您生病住院,還這么認真讀書看報。”他點點頭并未說話。可他的神情告訴我:他的生活本來如此。此時他剛剛看完《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我又說:“前些天我看到有一篇介紹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文章,講得不錯。”
錢老說:“不是一篇,是兩篇,連載的。”
他還是那么嚴謹、準確、敏捷!錢老今年已經94歲,科學家的特質竟一點都沒衰老。
錢老說:“讀了這篇文章,使我想起我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所受的教育。我是上個世紀30年代去美國的,開始在麻省理工學院學習。麻省理工學院在當時也算是鼎鼎大名了,但我覺得沒什么,一年就把碩士學位拿下了,成績還拔尖。后來我轉到加州理工學院,一下子就感覺到它和麻省理工學院很不一樣,創新的學風彌漫在整個校園,可以說整個學校的一個精神就是創新。在這里,你必須想別人沒有想到的東西,說別人沒有說過的話。拔尖的人才很多,我得和他們競賽,才能跑在前沿。這里的創新還不能是一般的,邁小步,那不行,你很快就會被別人超過。你所想的、做的要比別人高出一大截才行。那里的學術氣氛非常濃厚,學術討論會充分民主,活躍異常,大家相互啟發,相互促進。”
錢老說:“如果一些討論會還互相保密,互相封鎖,這就不是發展科學的學風了。你真有本事,就不怕別人趕上來。記得在一次學術討論會上,我的老師馮·卡門講了一個非常好的學術思想,美國人叫‘good idea’(好想法),這在科學工作中是很重要的。有沒有創新,首先就取決于你有沒有一個‘good idea’,所以馬上就有人說:‘卡門教授,你把這么好的思想都講出來了,就不怕別人超過你?’卡門說:‘我不怕,等他趕上我這個想法,我又跑到前面老遠去了。’所以我到加州理工學院一下子腦筋就開了竅,以前從來沒有想到的事,這里全講到了,而且講的內容都是科學發展最前沿的東西,讓我眼界大開。”
“有趣的是,加州理工學院還鼓勵理工科學生提高藝術素養。我們火箭小組的頭頭馬林納就是一邊研究火箭,一邊學習繪畫,后來他還成為一位抽象派畫家。我的老師馮·卡門聽說我懂得繪畫、音樂、攝影這些方面的學問,還被美國藝術和科學學會吸收為會員,非常高興,說我有這些才華很重要,這方面我比他強,因為他小時候沒有我那樣的良好條件。我父親錢均夫很懂得現代教育,他一方面讓我學理工,走技術強國的路;另一方面又送我去學音樂、繪畫等藝術課。我從小不僅對科學感興趣,也對藝術感興趣,讀過許多藝術理論方面的書,像普列漢諾夫的《藝術論》,我在上海交通大學念書時就讀過了。這些藝術上的修養不僅加深了我對藝術作品中那些詩情畫意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讓我學會了藝術上大跨度的宏觀形象思維。我認為這些東西對啟迪一個人在科學上的創新是很重要的。科學上的創新光靠嚴密的邏輯思維不行,創新的思想往往開始于形象思維,從大跨度的聯想中得到啟迪,然后再用嚴密的邏輯加以驗證。我已九十多歲了,想到中國長遠發展的事情,其中包括如何使我們一些一般性的大學接近或達到世界一流大學的水平,達到科學和藝術的結合的標準。”
這就是晚年錢學森的所思所想,就是這位暮年老人的內心世界。
【來源:光明日報;作者:涂元季】
錢學森:我國航天科技事業的先驅和杰出代表,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在美學習研究期間,與他人合作完成的《遠程火箭的評論與初步分析》,奠定了地地導彈和探空火箭的理論基礎;與他人一起提出的高超音速流動理論,為空氣動力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1956年,錢學森受命組建我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所——第五研究院并擔任首任院長。他主持完成了“噴氣和火箭技術的建立”規劃,參與了近程導彈、中近程導彈和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研制,直接領導了用中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制定了我國第一個星際航空的發展規劃,發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論和系統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