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15日電 據北京日報報道,開發量在各類房產中所占比重只有10%的商業地產,空置量卻占了總量的四分之一。日前,在豐臺經濟合作與發展年會上,中國房地產協會秘書長顧云昌先生提醒,面對商業地產如此居高不下的空置率,有關方面應該考慮“先商業后地產”,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先地產后商業”。
前不久,曾在各大媒體上大肆宣傳的“帶租約銷售”的碧溪廣場出現糾紛,上百名業主把不能兌現當初承諾租金回報的開發企業告上了法庭。而這一事件,恰恰暴露出商業房地產開發的問題。目前,我國商業地產的開發模式基本上是按照普通地產開發的模式建起商鋪,或在新建住宅時“順帶”開發一些商鋪,然后將其銷售出去,至于這些商鋪做些什么買賣,能不能賺錢,似乎都不關開發商的事。
據了解,商業地產的開發量在各類房產中所占比重只有10%,但空置量卻占了總量的四分之一,漲幅也明顯高于其他地產模式。就拿北京來說,商業營業用房空置面積已達41.7萬平方米,同比漲幅1.4倍,遠高于23%的整體空置率。
日前,在豐臺經濟合作與發展年會“商務地產投資論壇”,中房協秘書長顧云昌提出,如果運作成功,我國商業地產的回報率通常在8%左右,比西方國家5%到6%要高,這對閑散資金是有吸引力的,應該說市場空間還是存在的。但商業地產定位不準或是在個別區域開發過量的話,不僅沒有高回報,還會虧本。
顧云昌提醒說,與其像現在這樣,先建好地產項目再進行招商,不如先選擇好適合這一地段現代商業要求的業態,把商圈做好定位,再進行項目建設。
顧云昌建議大型商場最好由建設單位自營,即使進行商鋪銷售也不要全部銷售出去,這樣進行業態調整時可以有效地減少糾紛。(劉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