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七輪艱苦的磋商,中美8日就紡織品問題最終達成協議。
商務部隨即在其官方網站上表示,中美紡織品問題的解決符合中美兩國企業的共同利益,有利于推動雙邊經貿關系的平穩發展。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部主任趙玉敏說,協議的達成是雙方博弈的結果。從談判結果可以看出,雙方堅持了立場,也體現了靈活性。
根據雙方8日在英國倫敦簽署的協議,在從2006年1月1日到2008年12月31日三年的時間里,美國將對中國的棉制褲子等21個類別產品實施數量管理。
以2005年美國從中國的實際進口量為基數,協議產品2006年增長率為10-15%,2007年增長率為12.5-16%,2008年增長率在15-17%。
在協議中,美國承諾,對協議外產品,美方將克制使用242條款。美國對協議簽署日之前因該條款設限個案造成的卡關貨物立即放行,不計入協議量。
此前,中美多輪談判分歧主要集中在設限期限、設限種類、設限基數方面。
趙玉敏說,中國的讓步主要體現在設限期限上,從結果看,設限的種類和時間都比中歐協議更為嚴格,設限產品類別從歐盟的10種增加到21種,設限時間也比中歐協定長了一年。
但另一方面,協議產品的基數為上一年的協議量,相對中歐協議規定的更多,增長率也逐年增長,這些都體現了美方的靈活性。
2005年1月1日,全球紡織品貿易配額取消。但隨后,從4月份開始,美歐就以中國紡織品出口過快、干擾市場為由對中國紡織品啟動了特保程序。中國和歐盟在今年6月份就紡織品問題達成協議。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新聞發言人孫淮濱稱這個協議“來之不易”。他說,雖然仍然要受到配額的限制,但對中國的紡織業界來說,對未來3年的出口增長有了一個明確的、可預見性的安排,生意會更好做。
“這種解決方式總要比美國對中國產品一個一個單方面設限要強。”孫淮濱說。
中國紡織企業也對協議的簽署表示歡迎。
上海山原針織制衣有限公司每年和美國的貿易額有10多萬美元,為了迎接2005年紡織品貿易配額的取消,公司去年從歐美購買了一批價格昂貴、工藝水平高的設備。但今年5月份以來,因為貿易環境的惡化,公司已經放棄了很多訂單,很多設備不得不處于空轉或半空轉狀態。
“這個協議并不是一個令我們完全滿意的協議,但還是一個可以接受的協議。” 公司總經理袁建中說,“畢竟以后的前景比較明朗了。”
他說,下一步,企業最關心的就是配額如何公平分配的問題。另外,由于配額屬于數量管理,以后企業想要單純靠數量取勝的方式已經不可取了。袁建中說,以后企業會想辦法努力提高產品的附加值。
而對于整個紡織行業來說,孫淮濱關心的還包括如何避免從協議簽署到協議正式生效這一段過渡期出現貿易混亂問題。在中歐的紡織品問題上,就曾因為過渡期問題造成中國紡織品在歐盟港口大量積壓。
(來源:新華網,作者:楊曉紅、季明、吳裕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