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27日電 《中國教育報》刊文說,調查表明,“教師排隊懷孕”這種情況普遍存在,而且不僅限于小學,在相當比例的中學,尤其是初三、高三這些所謂的關鍵年級,更是不允許出現老師懷孕請假,學生臨時換代課老師的事情。“教師排隊懷孕”這一舉措已經成為中國教師行業的潛規則。
文章指出,“排隊懷孕”這一現象的產生,是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從根源上看,應試教育所造成的教育功利化和當前中小學教師的性別比例失衡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教育功利化對于分數和升學率的追求使得廣大的家長對學校、教師失去了理解和寬容,進而也迫使學校對教師采用一些較過去更為嚴格的制度管理包括“排隊懷孕”,同時,日趨嚴重的教師性別比例失衡使“排隊懷孕”似乎成為必需。
文章分析認為,生孩子完全是個人行為,在符合國家生育政策的前提下,何時懷孕完全是個體的自由,應由個人和家庭自由選擇與自主支配。這既是法定的權利,也關涉個體的隱私和尊嚴。如今,卻要聽從領導的“指揮”和“計劃”,這無疑會傷害被“計劃”者的尊嚴。無視教師個人實際情況,強行排定教師懷孕、生子時間的制度是極不妥當的。
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文章建議,學校應充分考慮學校、教師、社會和家長多方面的吁求,以法律為底線,情、理、法兼顧,實施柔性生育管理。
(一)依法治校,學校生育管理必須以法為準繩。生育權是婦女的基本人權,《勞動法》和《婦女權益保障法》中對保障婦女生育權都有明確規定。任何用人單位勞動合同中關于女性求職者在就業多少年內不得生育的合同條款均屬違法約定因而屬于無效約定。
(二)以人為本首先是以教師為本。學校的制度面對的是有著人格尊嚴的教師,是對民主、平等有著基本需求的教師。“排隊懷孕”忽視了以人為本。“排隊生孩子”看似是有些校長在管理上的“無奈之舉”,實則反映著一個校長的人生哲學理念,反映著學校教師的生存狀態,反映著學校人文理念的構建深度和實踐厚度。學校應事先從人性關懷的角度,以尊重個人意愿為原則,對那些處于婚育年齡的教師進行調查摸底,讓學校有充分地準備,并在安排工作時適當避讓這些教師的生育期,合理安排學校全局工作。
(三)從社會層面看,希望教育人事制度能夠進一步改革,吸引更多優秀的男性進入到教師隊伍中,使中小學教師性別比例逐漸均衡和合理。從另一方面說,社會各界和家長也應推己及人,進一步理解和善待教師,給學校和教師一個更從容的工作環境和氛圍,群策群力,共同推進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周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