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月十一日電 繼楊利偉之后,中國又有兩名航天員即將乘坐“神舟”六號飛船踏上太空之旅。那么,中國航天員是如何選拔和訓練出來的呢?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有一套嚴格的、綜合的航天員選拔程序和標準,其中最重要的為醫學標準,并專門組織了一個全國知名醫學專家組,參與航天員選拔過程的評審工作。
中國航天員的選拔分四輪進行,首先是檔案選拔,即以空軍殲擊機飛行員為主要選拔群體,圍繞身體素質、身高體重等方面,通過調閱飛行員健康檔案,從一千五百名候選飛行員中選拔出八百多人進入第二輪篩選。
第二輪為臨床選拔,利用解放軍空軍在各地的療養院,對備選的八百多位飛行員進行臨床醫學檢查,爾后集中到北京的空軍總醫院,動用可以動用的手段,對備選飛行員從里到外、從上到下、徹頭徹尾地開展臨床健康檢查,“從健康中選拔更健康的”,選出六十名飛行員進入第三輪。
第三輪是航天特殊環境因素下的生理功能選拔,本輪選拔是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承擔單位——北京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進行,主要包括低壓、缺氧條件下的生理功能檢查,空間運動病的特殊考查等,最后從六十人中選拔出二十名預備航天員。
第四輪為定選。在前三輪選拔工作的基礎上,組成了一個專門的工作組,一是到預備航天員所在部隊走訪,深入、全面了解預備航天員在部隊時的工作、生活情況,二是預備航天員家族病史的排除,將所有預備航天員的配偶、子女集中到一起,進行傳染病的排查。
經過四輪程序嚴格的選拔,最終確定出十四名航天員。中國航天員選拔的比例與國外差不多,如果以空軍殲擊機飛行員為基數,真正是“百里挑一”。
中國航天員隊伍選拔確定后,航天員訓練工作隨即逐步展開。中國航天員訓練制定有專門的訓練大綱、訓練方案,訓練工作主要分三個階段實施。
一是航天專業基礎知識訓練。這一階段的主要內容為航天專業理論、航天概念、航天醫學等基礎知識的學習,有專門的訓練、學習教材。
二是航天專業技能訓練。圍繞載人航天工程,對航天員“一個系統一個系統、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進行技能訓練,有專門教材,并與載人航天工程研制部門密切配合,經常邀請工程一線研制專家為航天員講課。
三是結合載人航天工程任務進行訓練。針對航天員承擔的載人航天任務,對航天員進行野外救生、水面自我救生、跳傘、維持飛行等系列綜合訓練。這一階段訓練以飛船訓練模擬器為主要現場,開展正常狀態和出現故障狀態下執行任務的訓練。飛船訓練模擬器與真實飛船完全一致,其儀表信息、艙內環境都是嚴格仿真。
與上述三大階段訓練同步,政治思想教育、身體體能訓練、心理素質訓練、特殊因素環境下耐力訓練以及文學藝術修養等綜合素質訓練,則貫穿于中國航天員訓練的全過程之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