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十運會羽毛球男女團體賽中的競賽規則,對比賽中運動員的出場順序進行了一個改變,即在確定團體陣容時,各隊教練可隨意排定出場順序,無需再像以前那樣,必須按照選手排名的高低依次排序。
改變這一規則,目的不外乎兩點。其一,讓各隊教練在調兵遣將時有了更多選擇空間;第二,為以往只注重斗勇的體育競技增添一些斗智的成分,使比賽的過程和結果更加充滿懸念和變數。
在今天進行的十運會羽毛球女團決賽中,湖南隊就很好地利用了這一規則。在面對實力強于自己的廣東隊時,在運動員出場順序的排列上將田忌賽馬的典故活學活用,巧妙的避開了實力超強的對手,緊緊抓住廣東隊的弱點,最終戰勝強大的對手,不僅實現了她們全運會三連冠的目標,同時也成為規則改變之后的最大受益者。實在可喜,可賀!
但是湖南隊在成功運用規則的同時,在比賽中為確保贏得最終的勝利的目標,在其中一些場次所采取近乎消極的比賽態度,卻讓人們難以接受。
“更高、更快、更強”的奧運精神,要求無論遇見多大的艱難險阻,都必須鼓起勇氣,拼搏奮進,這也是中華體育精神所弘揚和倡導的。那么,在尊崇體育精神和競賽金牌之間,我們應該進行怎樣的選擇呢?
其次,舉辦全國運動會有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國內練兵,一致對外。特別是面對2008年北京奧運會,在全運會這個最高水平的競賽場上,每一場比賽都應該看成是奧運會前難得的實戰演練,磨礪出我們克敵制勝的法寶。
再說觀看全運會的比賽,觀眾付出金錢,想看的是真槍實彈的較量,而不是敷衍式的過場。可以想像,失去了觀眾吶喊的全運會,稱得上精彩熱烈嗎?
因此,我們說全運會的比賽不僅要金牌,更要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