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10日電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高堅近期在上海透露,該行正在研究人民幣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間的掉期產品,與此同時,光大銀行相關負責人也承認該行即將推出人民幣利率掉期業務。有消息稱,國開行和光大銀行的相關方案已提交央行。看來作為利率市場化進程中的一個關鍵,人民幣利率掉期的推出已經箭在弦上。
作為國際上交易量最大、發展最迅猛的金融市場之一,利率掉期市場的發展,將為投資者提供更便捷的利率風險管理工具,并潛藏著巨大的利潤,因此,對利率掉期趨之若鶩的又豈止上述兩家已提交方案的銀行。隨著各種浮動利率產品的豐富,以及機構對利率風險管理要求的不斷提高,市場對利率掉期產品的需求也日益強烈。
銀行業首次感受到對掉期需求的迫切性,是在央行去年10月29日宣布放開貸款利率上限時。貸款利率上限放開,可能直接導致商業銀行出現大量存貸利率不匹配的情況,從而形成利差損風險,銀行迫切需要一種金融工具來轉嫁風險,鎖定自己的收益成本,這樣銀行就產生了做掉期的沖動。
再次觸動銀行做掉期神經的是今年7月21日的匯改。盡管央行在8月推出外匯遠期市場,其后又允許銀行做人民幣與美元的掉期交易,但這并沒有將商業銀行因匯率變動而暴露的風險完全釋放。由于遠期價格取決于即期價格和利率平價,而在目前人民幣利率沒有完全市場化的情況下,銀行找不到一個合理的利率水平,因此也無法計算出遠期產品的合理價格。
國開行在推動利率掉期上一直持積極的姿態。這一方面是由于其本身資產負債結構特點,決定了它比其他銀行在增加資產收益、提高流動性方面的要求更為迫切。另一方面,作為政策性銀行,國開行對長期資金如饑似渴,但由于長期信貸資金市場的加息差比短期借貸市場的加息差高得多,因此籌資成本也相當高。而通過利率掉期可以在不改變籌資總額的前提下,減少加息差,從而降低籌資成本。
光大銀行的人民幣利率掉期業務方案,顯然是在為即將推出的固定利率房貸作準備。個人住房抵押貸款的利息是采取浮動利率方式,貸款期限一般長達20至30年,而這期間的成本變化無論是銀行還是貸款買房人都無法預計的。"固定利率房貸的市場需求早就存在,最大的限制是利率風險規避工具的匱乏。"一家國有銀行相關業務負責人表示,利率掉期是規避房貸浮動利率風險的最有效工具。
這與央行的考慮不謀而合。央行最近在《2004年中國房地產金融報告》中明確提出,可以考慮允許商業銀行發放固定利率個人住房貸款,并建議有關部門應進一步研究利率風險管理工具,爭取早日推出利率互換、利率期權、互換期權等利率衍生產品。(記者 朱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