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蘇州十月七日電 題:“十一”長假天堂人樂于留守姑蘇城
作者 倪敏毓
與蜂擁而至的各地游客截然不同,蘇州人冷靜應對高潮迭起的“十一”黃金周。坐擁天堂的蘇州人,在經歷了數個“黃金周”的磨煉后,似乎悟出了一個道理,文化蘇州、歷史蘇州、魅力蘇州、活力蘇州是展示在家門口的畫,首先是讓蘇州人去讀它、品它、懂它。因此,留守蘇州也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
園中觀園 老夫聊發少年
位居太倉的南園是明宰相王錫爵的私邸花園,后湮滅于兵荒馬亂。上世紀九十年代,太倉有名的收藏家殷繼山在歷史文獻資料的“指導”下,將拆遷的百余棟明居中的“邊角料”移植至南園,為太倉的百姓再現了太倉名園的昔日神韻。
“十一”黃金周,熱衷于古代園林研究的殷繼山,在南園大還閣大擺“龍門陣”,將太倉史上七十只名園的“蛛絲馬跡”開館陳列,吸引了眾多“老太倉”前去一飽眼福。年近八十的陳老伯與夫人相攜而來。陳老伯在東南名園弇山園模型前,一邊吟誦王世貞的《弇山園記》,一邊“對號入座”。陳老伯還像孩子一樣,懇求夫人“監考”,看他能否做到口到手到,“一步到位”。陳老伯的博學與率真讓他很快成了游人中的“明星”。
城中看城 古典透著時尚
無論在觀前街、拙政園、虎丘還是蘇州工業園區,微風中充斥耳輪的還是熟悉的吳儂軟語。蘇州人喜歡小橋流水,但也不排斥大道高樓。與很多蘇州家庭一樣,在經過“民主協商”,剛買了新車的小馬帶著女兒和老父去園區逛逛,妻子小李和婆婆打的去園林看看。
據小馬“電告”,好久沒出門的老父在蘇州工業園區和新區轉了幾圈后,一路上直喊,氣派、漂亮。小馬“訴苦”道,一條現代大道,來來回回走了三趟,老父還不過癮,最后選中了一家規模型電子企業作背景,硬靠在站哨的保安邊與人家合影留念。李與婆婆收獲也不小。品了太監弄的小籠包,買了黃天源的桂花糕,參觀了蘇繡博物館,到了網師園,順便去看了老宅中那棵被上了“戶口”的百年桂花和院子里那口古井。小李還為“到此一游”的“背包族”講述了古樹、古井鮮為人知的陳年往事呢。
水中品水 古韻融入今風
水是蘇州的魂,看懂了蘇州的水,就能讀懂千年古城蘇州。不再滿足佇立于運河畔觀千船競發,也不想重復金雞湖邊曾經擁有的花前月下,新婚不久的小張小孫夫婦這回在陽澄湖“動真格”地好好地玩了一次水。小張的朋友在陽澄湖包了一塊水面養蟹。“十一”期間小張美其名曰“幫忙”起蟹。清晨,小夫妻倆坐上一木船,還十分逞能地要劃槳。沒想到因技術生疏,小夫妻倆飛起雙槳硬生生讓小船犯了“方向跳線”性錯誤。在湖中心打轉轉的小船上甩出了一陣開懷大笑。
波光粼粼的太湖上坐船觀湖的游客絡繹不絕。一位長者說,蘇州的水恬靜、細膩,神韻無限,一定要“細嚼慢咽”去品去悟。所以他喜歡做“慢船”,最好是搖擼的木船。一邊享受著太湖風帶來的清新,一邊與老艄公談論今昔。在周莊、在同里、在錦溪,坐船品水的蘇州人一批又一批,人們追逐著水中時聚時散的美麗倒影,享受著無與倫比的天堂之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