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天津九月二十八日電 題:天津濱海新區:中國北方“極地”
中新社記者 柳俊武
新中國迎來五十六歲華誕之際,一顆耀眼的新星出現在渤海之濱。天津東部一片默默成長十年、面積約二千二百多平方公里、人口一百多萬、經濟總量超過一個中等省會的新區,格外引人注目。
北方“極地”
今年六月下旬,溫家寶總理率國家十六部委要員考察這里時強調,加快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是環渤海區域及全國發展戰略布局中重要的一步棋,對天津的長遠發展,對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實施全國總體發展戰略部署,都具有重大意義。
這里是傳說中的精衛填海之地,也是洋務派領袖實業強國的夢工廠。毛澤東青年時期就曾在這里眺望大海;周恩來把部分骨灰撒向這里;鄧小平在這里親筆題寫“開發區大有希望”;江澤民多次視察這里的工廠農村;胡錦濤在這里向全國發出抗擊非典總攻令。繼廣東深圳、上海浦東之后,天津濱海新區又歷史地肩負起中國發展“第三增長極”引擎的戰略使命。
國慶前夕,天津市長戴相龍召集近四十家跨國公司老總和駐華代表,傳遞這樣一個信息:中國政府將天津濱海新區納入國家整體發展戰略,這既是天津新一輪發展的開始,也是外商投資的難得機遇。
產業高地
潛底十年,天津濱海新區已形成優勢產業集群。統計顯示,該區去年經濟總量達到一千二百五十億元人民幣,占天津的四成,占京津兩市的二成,占環渤海地區的三成;年出口占天津的六成,占京津兩市的三成,占環渤海地區的十分之一;世界五百強企業中有七十家企業在此投資,是外商在中國投資回報率最高的地區之一。
一九九四年以來,天津濱海新區經濟連續十年保持百分之二十的遞增,增長率高出浦東新區三至四個百分點;工業銷售額高于南京、青島、大連、重慶、沈陽等城市。
戴相龍說,天津濱海新區設定目標是,到二0一0年,生產總值達到三千二百億元以上,財政收入達到五百億元,相當于目前的天津市。
世界錨地
天津濱海新區地處東北亞中心,位于京津、環渤海灣兩個城市帶交匯點,是華北、西北地區最佳出海口,也是蒙古、哈薩克斯坦等內陸國家可利用的出?诎。天津港已躋身世界港口十強之列,與世界三百多個港口有貨運業務往來,是國際集裝箱運輸樞紐港之一。去年,天津港貨物吞吐量突破二億噸,位居全國第三。
目前,港口經濟已從單一的裝卸運輸業向臨港工業、現代服務業方向轉變。原先的不毛之地,如今已初步形成海、陸、空立體交通骨架,昔日的鹽堿灘涂,搖身一變成為外商進入中國“三北”地區的最大保稅通道。此外,天津還計劃新建和擴建三條高速公路、兩條一級公路,新建三條進港鐵路,形成天津港公路、鐵路戰略通道。
戴相龍說,“天津濱海新區承載的是要解決區域發展南快北慢、東快西慢的歷史使命,完善交通體系是當務之急。到二0一0年,天津港區將擴大到一百平方公里,建成中國北方最大的散貨主干港。”
政策“自留地”
天津濱海新區升級后體制、政策如何升級,戴相龍認為,要根據自身優勢和區域需要,借鑒深圳、浦東經驗,基本執行浦東新區的政策,建成開放性、創新型、多功能、現代化的經濟新區、社會新區、生態新區和中國改革試驗區,帶動天津發展,服務環渤海。
戴相龍強調,新區將不單是個簡單的經濟開發區域,其社會新區和生態新區的屬性,是濱海新區最顯著特色。新區定位是立足天津,依托京冀,服務環渤海,輻射三北,面向東北亞。在稅收和管理方面,國家也會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但還是要立足于新區的自主改革,讓市場、資金和技術充分動起來。
目前,天津濱海新區所屬的開發區、保稅區、天津港三個功能區及另外三個行政區,均已開始進行體制創新,以保持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社會、環境協調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