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28日電 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2004年召開的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更作出了“發展黨內民主,是政治體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的重要論斷,指出了黨內民主的若干重要環節。據此,各地方的黨內民主實踐依次展開,各地均在中央有關精神指導下,不斷探索完善黨內民主的機制。
《瞭望》周刊刊載文章稱,2004年,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瀘西縣鄉鎮黨委班子成員全部實行了“直推直選”,掀起了一場規模空前的群眾選“鄉官”行動。
“直推直選”實現多方面突破
去年7月瀘西縣啟動了“直推直選”工作。這成為云南省嘗試的首次鄉鎮黨委班子“直推直選”。一個縣區所有鄉鎮黨委班子成員全面實行“直推直選”,力度之大在全國也屬少見。
瀘西是一個近40萬人口的農業縣,全縣共有10個鄉鎮,“直推直選”要求所有鄉鎮黨委書記、副書記、黨委委員、紀委委員在所有黨員中推薦和公開競選。按照推選辦法,在基本條件允許下,瀘西縣每個共產黨員可以推薦鄉鎮黨委班子候選人,每30名非黨員群眾可以聯名推薦一位候選人。全縣黨員7627名,僅推薦和自薦的初步候選人就有1400多名。
歷經宣傳發動、候選人推薦及確定、正式選舉等多個階段,歷時近兩個月,最終全縣10個鄉鎮的新一屆黨委班子順利產生,計有黨委委員108名,紀委委員50名,其中黨委書記10名,副書記29名,紀委書記10名。其中原任副書記4人在競選被“競”了下來。過去沒有在組織“視野”的4位副書記和很多黨委委員進入了新班子。
瀘西縣委組織部長張黎俊兼任縣直選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在州委指導組幫助下他全程參與了“直推直選”方案的制定和實施。他認為,從全國范圍看,瀘西縣在“直推直選”有著多個方面的突破:
一是黨員參與面廣。縣委認為,一次擴大黨內民主的選舉必須有廣大黨員的參加,為此,瀘西縣廣泛組織了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做到家喻戶曉,老幼皆知。全縣7600多黨員,參與推薦者有5900多名;全縣37萬人口,參與自由聯名推薦群眾有20萬人口。
二是充分發揚民主。這次“直推直選”的初衷就是變“伯樂相馬”為“賽場相馬”,變少數人選人為多數人選人,瀘西縣在直推直選程序和方案制定中注意實現“多數人選人”的每個細節,比如有意放寬條件,讓盡可能多的人成為候選人,比如在確定候選人中,吸納了包括非黨員在內的多個方面的代表。縣委最后僅是根據直選結果作批復任命。
三是整個班子全部“直推直選”。與有的地方只把黨委書記“拿”出來“直推直選”不同,瀘西縣在直選探索中實行鄉鎮書記、副書記和黨委成員在內的所有黨委班子成員全部“直推直選”,參加書記競選可以參加副書記競選,副書記后可以參加黨委委員,“直推直選”范圍和力度更大。
“我投了票的人,我覺著親切”
作為一名普通農村婦女的共產黨員,朱玉珍平時對領導、即使對基層的鄉鎮黨委書記都比較敬畏,碰了面也一旁走開,更不敢面對面說話了。但在選舉現場,朱玉珍竟能大大方方站起來,向參加競選的原鎮黨委書記提了兩個問題。在楊建發高票當選并就任后,朱玉珍在家里遇到困難后還試著前往鎮黨委找書記幫助,并最終把她所關心的居所附近問題解決了。說到這一轉變過程,朱玉珍抑制不住的自豪:“我投了票選出的人,我覺著親切”。
“這就是擴大基層民主、讓群眾掌握選票后產生的力量”,中共紅河州委常委、組織部長朱志華說。他認為,“直推直選”試點工作由廣大黨員群眾直接選舉鄉鎮黨委負責人,把黨的干部政策和標準交給選民,落實了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選舉權和監督權,擴大了基層民主,直選產生的鄉鎮黨委班子成員既要對上級負責,也必須對下級負責。
“直推直選”使干部選用方式上發生了變化。過去是“在少數人中選人”和“由少數人選人”,現在擴大了選人范圍。黨委班子成員候選人的產生,沒有任何組織意圖,只設定條件,不確定人選,只確定什么樣的人適合進入黨委班子、適合當黨委書記候選人,至于誰來當,以廣大黨員、群眾是否滿意作為衡量的標準,由全體黨員來投票決定,實現了“書記誰來當,黨員群眾說了算”。
鄉鎮干部競爭機制是對原任班子成員的一次大考驗。全縣共有4名原鎮黨委副書記未能在直選中順利過關,預計隨著“直推直選”方式的進一步普及被淘汰的不勝任者還會進一步增多。“直推直選”像一場強勁的東風,吹來了動力,吹走了碌碌無為。
“既不能失票,也不能失信”
為了修建12公里鄉村公路,作為鎮黨委書記的王洪生今年以來可以說是千方百計、千辛萬苦:又是跑縣上職能部門尋求資金支持,又是到各個村社動員群眾投工投勞。直到最近全線竣工通車,王洪生才稍微舒了一口氣。
在與記者聊到這個過程時,這位“鄉官”頗多感慨:去年在競選時我有修這條路的承諾,如果不能完成,從做官來說,我會失去選票,從做人來說,我沒有了信用。我既不能失信,也不能失票,所以我必須完成我的承諾。
瀘西縣委書記黃兆坤非常肯定地告訴記者,“直推直選”有效促進了干部作風的轉變、干部群眾關系的進一步密切,并空前涌現了干部群眾共謀發展的熱潮,過去經常講的干部作風問題、干群關系問題、發展思路問題都初步找到了很好的破解“利器”。
首先是干部作風的轉變。由選民直接選舉鄉鎮領導,實現了鄉鎮領導產生方式的轉變,這使鄉鎮黨委書記明白,自己的政治生命取決于廣大群眾擁護與否,從而為廣大群眾服務的意識大大增強。在“直推直選”中,候選人必須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發表競選演講,協調解決村民提出的具體困難和問題,樹立了鄉鎮干部的良好形象。鄉村群眾普遍反映,現在鄉鎮干部對人客氣了,做事踏實了,很值得信賴。永寧鄉黨委書記王曉光感慨說:“以前縣里部署任務我對老百姓的意見聽得少,現在已大大不同。”
其次是干群關系進一步密切。在競選演講和答問中,各參選人必須要對所在鄉鎮各村社的情況有比較好的把握,要能與村民有比較好的溝通能力,所以競選人必須深入村民,了解群眾的疾苦、愿望和要求,增強群眾觀念,回答并解決村民提出的問題,干部、群眾有了深入的溝通,進一步密切了黨群關系、干群關系。
再次是理清了發展思路。按選舉辦法,每個村為一個選區,候選人要依次到各個選區進行演講。在演講提問中,廣大群眾對鄉鎮工作、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提高生活水平都提出了意見、建議,從而使候選人在深入調查和與群眾的深入交流中,了解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
村民提出的意見、建議完善了各個鄉鎮的發展思路,使各鄉鎮普遍形成了關于“完善發展思路,加快致富奔小康步伐”大討論的空前熱潮,凝聚了發展的動力。三河鎮新當選班子認真梳理選民提出的問題,把問題進行了分類,從而確定了新的發展戰略。
“直選”需要制度銜接
2004年,紅河州在鄉鎮干部任用方面先后進行了兩次大膽改革,一次是在石屏縣實行了鄉鎮長“直推直選”,另一次就是瀘西縣實行鄉鎮黨委領導班子組成人員“直推直選”。
中共紅河州委常委、組織部長朱志華說,比較來說,瀘西縣實行的鄉鎮黨委領導班子組成人員的“直推直選”操作起來更要容易一些,更能到位一些,因為這主要是黨內的事務,是擴大黨內民主的一項舉措,實施依據更為充分,效果也更為理想。
但在采訪中,瀘西縣一些黨務人士仍從實踐中暴露的問題提出進一步完善的建議:一是黨的組織工作規章和要求進一步配套。比如直選產生的鄉鎮黨委書記、副書記的任期問題,是否該有明確的規定,不然會出現干部才選上就調走,引起群眾的不理解。
二是全黨對這一工作的認可和規范。從理論和實踐上看,鄉鎮黨委班子的直推直選都是非常好的干部選任和擴大基層民主的方式,但是如果只在個別地方搞,從思想發動和方案制定都需要成倍增加成本,影響了推進效果。去年全縣“直推直選”的財政投入費用達100多萬元,成本不低。
三是“直推直選”中暴露的黨建問題需要引起重視。在直選中,有的支部黨員年齡普遍偏大,難以較好履行推選的職責,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推舉效果。這需要從根本上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及時補充新鮮血液,發展年輕黨員。
瀘西縣委組織部長張黎俊認為,從最終結果看,過去縣委經過考察任命的10位黨委書記都以高票當選,這也說明上級組織意圖與普通黨員的意志是一致的,是能夠統一的。他表示相信:“直推直選”是干部選任制度的正確方向,是鄉鎮經濟社會發展的源源動力。(李自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