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27日電 9月27日上午9時,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在北京舉行個人所得稅工薪所得減除費用標準立法聽證會。
財政部稅政司司長史耀斌聽證會上進行陳述發言時闡述了確定工薪所得扣除標準的依據。在確定個人所得稅扣除標準問題上,綜合考慮了多種政策因素,力爭做到科學合理。
1、合理估計城鎮居民實際生活支出水平。根據國家統計局有關資料測算:2004年全國城鎮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16024元,城鎮居民年人均消費支出為7182元,按人均負擔率1.91計算,城鎮職工年人均負擔家庭消費支出為13718元,每月為1143元,具體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開支。
陳述中說到,從地區結構看,2004年東部地區城鎮職工人均負擔的家庭消費支出為1381元/月,中部地區為929元/月,西部地區為1012元/月。因此,選擇1500元/月的扣除標準是考慮我們城鎮居民總體生活水平并兼顧東西部地區情況而做出的均衡選擇,可以較好地解決當前城鎮居民生計費用扣除不足的問題,有利于減輕中低工薪收入者的稅收負擔。今后,國家還將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狀況適時調整費用扣除標準。
2、綜合考慮稅收政策效應。中國的個人所得稅制度始終按照“量能負擔”的原則,所得多者多繳稅,所得少者少繳稅,體現國家調節社會分配的政策精神。根據國家統計局對全國500個城市、5.5萬戶的家計收入統計調查,2004年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中等收入戶、中高收入戶和高收入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3642元、6024元,8166元、11051元和20102元,這些家庭就業者人均工薪收入分別為每月441元、729元、988元、1337元和2432元。
陳述指出,按照現行的每月800元的扣除標準,工薪階層納稅人數占總人數的比例約為60%;扣除標準調整至每月1500元后,納稅比例將降至30%左右。納稅人數降低一半。工薪低于1500元的中低收入者將免于納稅,月收入分別為1600元、2000元、3000元、5000元和10000元的,分別交稅5元、25元、125元、400元和1325元,所繳稅款占其收入的比重分別為0.3%、1.25%、4.17%、8%和13%,稅負分別較原來降低91%、74%、39%、21%和10%。由此可見,此次扣除標準調整后,收入越低,減負越多;收入越高,減負越少。這種政策效應符合個人所得稅立法宗旨,有利于發揮個人所得稅調節社會分配的積極作用。
3、統籌兼顧財政承受能力。個人所得稅收入目前實行中央和地方“六四”開分享比例。根據2004年數據測算,將扣除標準提高至1500元將減少財政收入200多億元。中國目前各地區財政狀況不均衡,東部地區財政實力強,中西部地區財政實力弱,因此,調整扣除標準還要兼顧各地區的財政承受能力。
史耀斌在陳述中強調,需要說明的是,2002年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后,中央財政從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中多得的財力,全部都用于對中西部地區的一般性轉移支付,具體花到職工工資發放補助、社會保障補助等基本支出項目。因此,扣除標準定得過高,造成財政減收過大,影響中央財政的轉移支付力度,也直接影響到部分地區的財政預算平衡。
目前,中國財政正在向公共財政轉型,財政支出向“三農”、社會保障、科學教育、公共衛生、社會公益等重點傾斜,因此,保證財政收入的穩定增長,發揮財政再分配作用,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和社會經濟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