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柳州九月二十六日電 (周瀟男 劉漢忠)柳州市有關人士在此間透露,柳州市地方志歷史人物文獻調查人員在北京進行調查時,首次發現了晚清著名文學家王拯為乾隆、嘉慶年間三次出任臺灣知府,深受臺灣人民愛戴的廣西柳州人楊廷理撰寫的《楊廷理墓表》。
據悉,這件《皇清誥授中憲大夫知臺灣府馬平楊公墓表》完成于清同治十年(公元一八七一年)八月,是王拯晚年寓居桂林時應楊廷理第六子楊立旭之請而撰寫,此文從前從未見于記載。
楊廷理是清代廣西柳州府馬平縣(今柳州市)人,生于一七四七年(乾隆十二年),卒于一八一三年(嘉慶十八年),分別于乾隆、嘉慶年間三任臺灣知府、臺澎兵備道兼提督政、按察使司等職。
楊廷理在擔任臺灣最高地方長官期間,撰寫了大量有影響力的詩文政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明確提出開發臺灣東北部的噶瑪蘭(今臺灣宜蘭),并完成了噶瑪蘭廳的設置。楊廷理為清王朝開發治理臺灣立下了汗馬功勞,其一生從政、功績卓著,被稱為“開蘭名宦”,深受臺灣人民愛戴,至今臺灣還保留有供奉楊廷理的祠堂“楊公祠”。
墓表是立于墓前刻載死者生平并表揚其功德的石碑。本次發現的《楊廷理墓表》為一冊單刻本,墓表記述了楊廷理一生事跡,詳細記載了林爽文事件時守衛臺灣府城的史實。表中稱贊楊廷理“歷官前后三十年,常不離臺灣。性故伉烈,多大略,嘗屢瀕危而氣弗稍挫”,指出了楊廷理一生功業的性格基礎。
墓表文末稱楊立旭將刻碑立于楊廷理墓前。二ΟΟΟ年十一月楊廷理墓在柳州發現時,只見楊廷理墓碑,碑文上只記載著楊廷理于嘉慶十八年(公元一八一三年)農歷九月二十九日在臺灣病逝,其親屬將其靈柩返歸柳州,并于嘉慶二十一年(公元一八一六年)筑墓。 并未見墓前有神道碑的遺跡。有關專家認為是否因年歲久遠被毀、掩埋,或者并未實際設置,尚待考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