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此文版權屬《國際先驅導報》,任何媒體若需轉載,務必經該報許可。)
《毛澤東語錄》在臺灣熱銷的原因在于近來興起的大陸熱,許多臺灣人想借此了解大陸,為自己在大陸的工作和學習奠定基礎
臺人看兩岸:臺人的紅色旅游
臺灣人楊一峰前幾年到大陸拍廣告,在與臺商接觸的過程中,他深感這些臺商在大陸工作生活的不適應和不開心,主要是因為對大陸基本認識不足,及對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的不了解。因此他決定把《毛澤東語錄》引進臺灣,幫助臺灣人了解社會主義,認識深植現代大陸人心中的思想觀念的根源。
沒想到的是,這一想法迅速在臺灣取得了效果,《毛澤東語錄》繁體版在當地首印2000冊很快脫銷,已經再版兩次。據記者在臺北的書店現場看到的情況,這本售價200新臺幣的書,書腰上寫著“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臺商西進,經營大中國的唯一圣經!”等字樣,意圖非常明顯,想讓自己成為一本實用書籍。
據楊一峰介紹,為了出版《毛澤東語錄》,他到大陸搜尋到文革時期的版本,并詢問當地出版業者版權歸屬,對方告知沒有版權問題,“毛主席就是期望廣為流傳”。出版前,出版社也致電臺灣“新聞局出版處”詢問有關現行法令,得到“不抵觸法令”的答案后,才敢公開發行。至于《毛澤東語錄》在臺灣賣給誰看?楊一峰表示﹐主要鎖定在精英階層﹐因為這群人會主動想了解毛澤東的思想。
讓臺灣人了解大陸
一位在書店現場購買《毛澤東語錄》的中年人告訴記者,他買這本書主要是給他的兒子學習,因為近來臺灣掀起大陸留學熱,所以他也打算讓兒子明年考取大陸的大學,“雖然現在社會發達,網絡也已經相當普遍,但臺灣人對大陸還不是很了解,所以我想買這本書回去讀一下,也準備讓我兒子讀,看看社會主義都是怎么回事。”
這位姓王的先生表示他是偶然逛書店的時候看到這本書的,當時覺得非常奇怪,因為“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政府’對于這類書籍是相當緊張的,不可能引進。”“我兒子明年就要去大陸上學了,我想讓他提前了解一下那邊的情況,更快地適應那里的生活。”王先生對記者說。
說起臺灣人不了解大陸,從前段時間的臺灣學生赴大陸夏令營就可看出一斑。臺灣師范大學二年級學生黃品維就對記者說,他從小到大所認識的北京城,有著滿街的紅衛兵、解放軍,校園里個個捧著《毛澤東語錄》,人人都是共產黨員,腦子里除了馬克思就甭想塞進其他東西。但直到19歲這一年他第一次上京城,反倒是自己成了劉姥姥,在一片富麗堂皇中價值顛覆、時空錯亂。紅衛兵早成歷史,解放軍沒見幾個,長安街是臺北街道的五倍寬,建筑爭著比高比大。
糾正臺灣的意識形態錯亂
事實上,對于楊一峰來說,除了讓臺灣人了解大陸的意圖外,他還想通過這些書的引進來校正臺灣畸形的意識形態。楊一峰說,他大學時期已接觸社會主義書籍,赴日深造時,發現日本文藝圈左派思想充斥,到如今歐洲國家也多由左派執政,他覺得臺灣就是缺乏這樣的土壤,才會造成現今社會傾斜的現象。
為繁體版《毛澤東語錄》撰寫導讀的臺灣文化評論家楊照也認為,90年代臺灣人去大陸時,深感兩岸社會文化和習慣大不同,格格不入,從而產生臺灣主體意識效應。“我們是臺灣人”的認知所卷起的新浪潮,只是引起臺灣社會片面選擇日據時代歷史或國民黨威權等問題進行檢討,卻未深思兩岸究竟有何差異、大陸社會為何變成這樣。兩岸互動發展至今,楊照覺得臺灣人別無選擇,應該回頭去“補課”。
但是在書店購買《毛澤東語錄》的公務員林先生對記者說,雖然臺灣的文化一度比較畸形,政府對其的控制也一直存在,但是目前的大陸熱還是相當開放,許多人都想盡量了解大陸。他認為,自己自從連宋訪問大陸后,對大陸的興趣與日俱增,希望通過《毛澤東語錄》了解一些社會主義的思想。
針對《毛澤東語錄》繁體字版本在臺灣出現﹐臺灣文化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陳毓君表示﹐事實上﹐《毛澤東語錄》在臺灣已經不是新鮮事了,簡體字版本在臺灣一直可以買得到,不過,在臺灣出版“毛語錄”仍然是一件好事,證明臺灣可以放下意識形態,以客觀的眼光來看中國的發展。
其實到現在為止,臺灣當局還是對大陸的出版物戒備重重。臺灣主管出版事業的“新聞局”表示,根據了解,繁體字版本的《毛澤東語錄》是臺灣出版社自行搜集資料出版的,因此不算是大陸出版品進入臺灣,如果是大陸授權在臺灣出版發售,就必須受到“大陸地區出版品進入臺灣地區許可辦法”的限制。
來源:國際先驅導報 作者:林峰